隨後稍遠一些地方的讀書人也紛紛趕來,吸引這幫讀書人的,並不是什麼滸山書院,而是屬於三山所的繁華。
一聽三山所的這個名字,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個衛所名稱,以固有的思維來想,這裡一定是一個城池不大,城牆斑駁老舊的的小地方,橫豎不超過三里。
衛所裡住著軍戶,面黃肌瘦,男女老少辛勤的在屯田裡勞作,壯年軍戶無所事事的守衛著在這裡,白天賭錢摸魚,夜晚鼾聲陣陣。
所有人過著勉強溫飽,掙扎在生與死的邊緣的賤民。
但是所有人來到三山所皆是瞪大禮眼睛,如果無人提起,都會以為是來到了杭州。
商鋪鱗次櫛比,屋舍儼然,行人往來,乾淨的碎石路,無任何的垃圾。人與人之間客氣相迎,面帶笑容。
即使穿著樸素,生活窮苦的人,臉上也掛著希望的神情,眉眼間帶著憧憬,身上的汗水就是通往好日子的途徑。
走過街道,直通港口,白帆遮天蔽日,數不清的船舶離開又進來,一包包貨物送上船,一箱箱銀子拉下船。
號子聲一陣蓋過一陣,吆喝聲一浪強過一浪。
港口之上無閒人,所見之人不是忙著做買賣,就是忙著裝貨卸貨,腳下似生風。
讀書人感慨萬千,所謂大同世界不過如此。
未等離開港口,一列馬車引起好奇,四馬疾馳帶來一列車廂,數被人匆匆下車,並散在忙碌的港口裡。
滿是好奇的讀書人,花上幾文錢,登上列車。
“噹噹”兩聲鐘響,咕嚕嚕列車啟動,越來越快的速度,外面彷彿一卷跳動的水墨畫,飛快的向後退去。
平穩快速,風扶臉龐,些許時間就到了餘姚,還不等他們驚歎這馬拉列車的神奇,卻又被眼前的場景吸引。
廠房林立,可以聽到機器工作的聲音,更是可以看到身穿統一服裝的工人辛勤勞作。
一廠臨一廠,無數的貨物從廠子中拉出來,裝上列車拉向碼頭,工人哈哈大笑著,在他們手裡生產出來的東西,乘坐大船飄洋過海,是對於他們最大的尊重。
走過工廠平靜的城市美麗繁忙,學堂中朗朗讀書聲伴著外面的時光,一樣的服裝,將來自各個階層的孩子在這裡一同成長,一同讀書,未來也許不同,但一定會比他們的父輩要強。
一圈走下來,所有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也看不到乞討流浪者,所有人都在為生活奮鬥,所有人都在為好日子忙碌。
一時間讓所有讀書人有些迷惑,不知道這是不是夢境,不曾想到在大明朝竟然還有如此的桃花源,所有人安居樂業。
越來越多的讀書人聚集到三山所,越來越多的人,對這個小地方產生好奇,都很想知道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
喜歡為政大明請大家收藏:()為政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