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不可思議就在眼前,所有人心裡都有一個疑惑,心中那個破敗不堪的衛所,是如何變成眼前的模樣的。
他們一時間沒有辦法得到答案,轉而紛紛登上滸山,前往滸山書院一探究竟。
滸山不高,景色宜人,半山腰的滸山書院已經人滿為患,各地前來的讀書人紛紛到此一遊,想要看看這個滸山書院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
可是在他們眼裡一切沒有什麼不同,都是讀書人,也都是讀的漢字。
半個月間,三山所和餘姚人口大爆發,有數萬讀書人在各地紛紛趕往滸山書院,準備著參加學問大會。
李溫對這種情況雖然有所預料,但是沒想到結果會這麼震撼,這麼多讀書人都要參加這一盛事,就好像江湖比武選舉武林盟主一樣。
所有讀書人都想著湊湊熱鬧,看看最後那家技高一湊,能說服在場的所有人。
崇禎三年四月十八,滸山書院學問大會準時在滸山書院召開。
有餘參加人數實在是太多,滸山書院的屋子裡根本裝不下這麼多人,所以只好在這半山腰的一處空地上辦起大會。
大會當日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大空地上鋪著紅綢,然後用矮桌圍成了一個大圓圈,有名號的學者落座桌後,而其他觀摩的讀書人就圍聚在後面。
作為舉辦方的滸山書院,自然是列北而坐,山長朱之瑜發表的感謝講話。
“值此人間四月芳菲天,眾邀百家學者共話一堂,乃是我滸山書院之榮耀,也感謝來眾的的參與。
作為滸山書院之山長,與書院共生,與學子共學,以求學問之大成,欲窮學問之止境。
然學問無邊,文化無際,以我等滸山書院一己之力,難能洞悉天下學問之一角,故邀請眾家學者共話學問之大成!”
“譁…”
掌聲雷動,無論怎麼樣,是來辯論的還是來學習的,在場面話上沒有什麼異議,自然是要給當家人一個臺階,所以眾人紛紛鼓掌。
其實這也是一個鬥爭的號角,戰鬥的開端,不是武鬥,而是文鬥!
朱之瑜話音剛落,就有一人站起來,對著所有人作揖施禮。
“在下臨安管似非,聞聽朱山長在滸山書院開講,我等臨安讀書人都有一心求教之意。
所以再次先謝過朱山長之美意,然我要問起,朱山長你言你要採百家之長,不知你家之長是為何?”
說話的人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人,身著樸素,樣子不卑不亢,上來就打出滸山書院講學第一槍。
這個叫管似非的人果真聰明,並且好計較,如此大的盛會,定然是會被所有人記錄,而他第一個開口,自然是更會被記住。
古代文人有不為名利,只求學問大成的真正的學者,而更多的是隻求名利的讀書人,試圖在官場或者名利場上一鳴驚人,引得天下識。
自然這場滸山書院大獎學也是一個好機會,第一個站起來提問的人,會被更容易的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