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在大家已經習慣了的時候,突然發生的一件事,讓龍幣的出現,再次成為大家的話題。
在三山所和餘姚,要說對李溫意見最大的無非是那幫士紳。
這其中有地主,也有讀書人。
李溫的很多行為已經觸犯到了地主的利益,比如李溫土地的佃租低,吸引走很多佃戶,同時因為三山所的工作機會太多,總要比給地主種地掙得多,所以又有一部分人流失。
最後導致三山所和餘姚附近的地主望地興嘆,根本就招不到佃戶。剛開其他地方逃難而來的人,為活命,能給地主做電話,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幫外地來的人也紛紛跑到餘姚和三山所求活計,多掙一些錢。
所以那幫地主恨死了李溫。
讀書人說起來更是簡單,首先李溫的滸山書院,在一幫傳統的衛道士看來就是歪門邪道,異類邪說。更是因為三山所的成就,讓他們嫉妒,嘴上天天掛著那套行商賤業的說法,自然是對李溫沒什麼好話。
有這樣的基礎,只要李溫有所過界的地方就會被無限放大。
當所有人都不在關心龍幣的時候,原本餘姚治下的一個讀書人,宣稱李溫有不臣之心。
龍形圖案,一直是皇家專屬,現在李溫竟然在銀幣上用天團龍的圖案,顯然是對皇上的大不敬,是對皇家的蔑視,進而言說李溫餘姚造反,自己做皇上。
在細數李溫的各種行為,私建民團,又建滸山書院,架空餘姚知縣,自己再餘姚和三山所一手遮天,把事情說的有鼻子有眼,自然是引起坊間熱議。
傳言很快就到了李溫耳邊,且那個擺弄是非的讀書人叫楊宜勇。
李溫已經不記得,當初滸山書院新建的時候,好多讀書人上山去了解諮詢,其中有一個讀書人與李溫爭論,最後敗下陣來,那個讀書人就叫楊宜勇。
傳言傳言,越傳越亂,越離譜,甚至已經傳開李溫馬上就要興兵造反,準備北上討伐。
一時間整個餘姚和三山所的人都在議論紛紛。
人言可畏,李溫沒想到才幾天的功夫,流言就像長了翅膀,遍地開花。
不過他並不擔心,這一天吃在會來,但是也不過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
李溫沒有放在心上,三山所和餘姚的老百姓也沒放在心上,只有一個人把這事看作了一個機會。
不是別人,正是溫尚喜。
自打上次在紹興與李溫弄得顏面掃地,溫尚喜真的是難以嚥下心中的這口惡氣,天天想著該如何報復李溫。
沒想到,老天真的是念念必有迴響,馬上就給了他這麼一個機會。
當他聽到傳言李溫造反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喜歡為政大明請大家收藏:()為政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