滸山山下,山清水秀,一條山泉從山上直落而下,重重的砸在水塘裡,轟隆隆的聲音不絕。
在水塘這裡有數百名民團士兵把守,一所堅固的石制建築,顯得有些單調,但是單調裡面卻透著沉重的意味。
石頭建築更像是一座城堡,且只有一道門,跨過厚重的鐵門,在城堡裡面還有一層,卻是完完全全的鐵製建築,無論門窗都是鐵的。
再向裡面走,卻是可以發現這竟然是一座小工廠,一座小型煉銀爐燒的通紅,配置過的鋅銀合金水,從裡面流出來然後冷卻。
被水力吊錘給砸成一塊塊銀板,然後銀板再經過水力衝壓機,壓成一塊塊銀幣。
圓行銀幣,直徑一寸把,厚度半分,也就是一點五毫米左右,圓邊是規則的圓齒,防止有人刮銀。
銀幣正面寫著兩個大字,“壹兩”,然後正上方刻著同商錢莊制,下面刻著崇禎三年。
在銀幣的背面是一條團龍,沒有字。
這是李溫找來最好的雕刻匠,按照自己的想法雕刻出來的雕版,然後衝壓之後,就變成了銀幣的樣子。
一臺衝壓機,一分鐘可以造六十枚銀幣,十臺衝壓機工作,半個月已經壓制數十萬枚銀幣,馬上就可以投入到市場當中。
李溫檢驗過銀幣之後,在三山所和餘姚就發不出公告,即日起所有交易必須使用新的銀幣,並且稅收也要用新的銀幣。
對於商戶來說,這個訊息很突然,分分跑到同商錢莊去看,本來有在錢莊存銀的商戶,立即取銀。
取出來的就是新的銀幣,這新銀幣的樣式大家也都是第一次見,拿在手裡反過來掉過去的觀察,有的人讚不絕口,有的人卻是卻是無所謂。
因為銀幣後面刻著一條團龍,所以商戶百姓,就把新的銀幣叫做龍幣。
李溫的這一個行為對於大明朝的商戶和百姓來說沒什麼影響,因為無論變成什麼樣,都是銀子,用圓形的銀子和方形的銀子都無所謂。
但是對於那些海外的商人來說,卻是就有問題了,因為他們沒有這麼多的龍幣,並且大多都是帶著西班牙銀幣而來。
現在李溫突然說要用龍幣,一時間倒是難為他們了。
不過李溫早已經想好了對策,那就是用散銀和西班牙銀幣換龍幣,一兩換一兩。
看似沒有為問題甚至李溫還有些吃虧,因為散銀和西班牙銀幣要做成龍幣,是有成本的,是有火耗的。
但是其實是李溫還賺著,因為無論三銀和西班牙銀幣,相對於龍幣,銀的含量要稍微的高一些。
這也就使得李溫有機會割韭菜了,一兩對一兩換進來的銀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製造,變成新的龍幣,這其中就可以獲得多餘的銀子。
一兩銀子留出半錢銀子,那麼這也不是一個小數目,透過這麼點的火耗,李溫就可以大賺特賺。
前幾天這個訊息並沒有引起多麼大的重視,在三山所繁忙的交易中也沒引起多麼大的水花,大家也就是剛開始有新鮮感。
不過之前已經有了西班牙銀元的存在,所以大家已經接受了銀幣這種形式的貨幣。
同時荷蘭商人與葡萄牙商人開始為貨源進行爭搶的時候,每人去關心什麼銀幣不銀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