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商商會,在爭論與妥協中結束,最後十四家商戶共同推出了《三山所行商律則》,所有在三山所經商的商戶,都要遵守該律則,若是不遵守被舉報,會收到嚴厲的懲罰。
制定律則只是商會的一個部分,另一部分則是安排三山所的管理部門。
為了籠絡商戶的人心,李溫主動分出一部分三山所的管理權給商戶,雖然都是些小權力,但是至少會使得一部分商戶團結在李溫周圍,從而產生積聚效應,吸引更多的商戶參與進來。
三山所的管理自然是以李溫為首,下設財稅部,農工商部,民務部,學教部,醫部,民團部,律法部一共七個部。
其中像學教部,民務部,醫部都是用來充數的,李溫就送出去給其他商戶去做,而財稅,農工商,民團,律法都是重要的,自然是安排自己人去做。
這麼一分配,大家算是比較滿意,至少相比其他的一些人,他們已經靠近了權力的中央,可以說是很好的一次交易。
很顯然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李溫的決定都沒有錯,即使三山所人口巨幅增加,可是沒出現任何大的問題,秩序井然,甚至連偷盜搶劫的事件都很少。
在對三山所進行變革之後,第一個找上門的卻是魏碩儒。
他一副疲憊且慵懶的樣子登門,見到李溫也提不起興致的樣子。
“蘊良兄,你這是怎麼了?”
李溫親自為魏碩儒倒滿茶水,看著他這個樣子,就問起來。
“我能怎麼?還不是因為你?”
“啊?我做什麼了?”
李溫卻是不知道自己怎麼就惹得魏碩儒變成這個樣子。
“你做什麼了?你做的還少啊,現在整個餘姚縣城都空了,十室九空的那種,所有人都跑到你這三山所來,我卻是成了一個孤苦伶仃的知縣!”
聽為魏碩儒這麼說,李溫仰頭大笑,不過他也有所疑惑,即使三山所再好,也不至於整個餘姚都會空了吧。
“你說的誇張了,怎麼可能會是那樣?那餘姚也不是個小城,怎麼會沒人?”
李溫不太相信,以為是魏碩儒說的誇張而已。
“你還不信?不信你去餘姚看看,街頭哪還有什麼人,商戶更是沒有開的,都跑到三山所來做生意。”
魏碩儒很是無奈,知縣做到他這個份上,真是尷尬又無語。本來靠著李溫的關係,坐上了餘姚知縣,想著能風光一把,可是哪裡曾想到,這麼短的時間,餘姚就好像變了一個天地,從熙熙攘攘的大城,變成現在的空城。
“原來如此,現在這三山所的土地價格節節攀升,甚至是一地難求,皆是因為這三山所太過火爆。”
李溫點點頭,然後看向魏碩儒說道:“既然你那知縣無趣,不若來我這裡,我這裡正需要人手,你要是來,我讓你管三山所的律法。
可是不要小瞧了三山所的律法,責任重大,三山所的秩序可就是靠著律法的!”
李溫竟然是開口招徠起魏碩儒,在他看來,餘姚早晚會被三山所給吞併,所以魏碩儒也是該換換地方了。
魏碩儒倒是有些猶豫,沉吟一會兒說道:“那餘姚城怎麼辦?”
他還在擔心著餘姚城。
“好辦,我搬到餘姚城,以後三山所的所有政務都安置在餘姚城裡,而這三山所就做一個鎮,該為三山所鎮!”
一切變化只是靠著李溫的一句話而已,這讓魏碩儒很是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