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溫在拿到張有財和李大富的土地之後,更是宣佈,要買回三山所曾經的軍屯土地,要完完全全的把三山所控制的土地都拿在手裡。
剛開始自然是有人不願意,但是李溫出價公道合理不說,因為李溫最後還說,若是限期不賣回去的話,將武力收回。
百姓自然是不傻,並且都是小門小戶的,不成什麼大氣候,所以算是很順利的把所有軍屯土地收回
接下來李溫就對土地進行招佃戶,每年只需要交收成的三成,且不用交稅。
如此豐厚的條件自然是十分的吸引人,不過要申請做軍屯土地佃戶的百姓也有要求,第一條就是無土地者,第二條必須是有家庭者,最後一個附近條件就是在同等條件下,民團士兵優先。
出佃以家庭為單位,每戶可分五十畝地。
這一訊息被放出去,就像一顆炸彈被引爆一樣,無數無地流民拖家帶口的湧到三山所,都想求得一塊土地。
滸山書院選拔出的吏員也有了用武之地,紛紛負責起記錄申請出佃的家庭。
隨著土地出佃的宣佈後,李溫再次宣佈三殺所進行同意的糞便回收處理,包括人類的和動物的,收集後進行漚糞,然後當做肥料施撒在農田裡。
但是畢竟人多地少,且三山所附近能開發成農田的土地都開發成了農田,可謂四海無閒田。
大量人口湧進三山所,也給三山所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
沒有手藝的到港口做腳伕,或者去建築工地運土搬瓦。
有手藝的會到鐵廠,木工廠幹活。
以至於短時間三山所的人口超過了紹興,走在三山所的街頭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在大量人口的帶動下,各種生意也做得更加紅火,從而吸引更多的人把銀子投入到擴大規模上。
就如現在的丁有鐵的鐵匠鋪,早就不是鐵匠鋪了,已經變成丁記鐵廠和丁記火器廠。
丁記鐵廠可以打造各種寧農具和生活鐵具,甚至丁有鐵曾經喊出口號,只要有圖紙,丁記鐵廠想打什麼就能打什麼,整個廠子鐵匠就有上千人,李溫發明的吊錘和鑽孔機也是數百臺之多。
即使這樣,整個廠子依然是忙不過來,不僅有大明其他地方的客戶等著,還有海商在等著。
丁記火器廠雖然叫丁記,其實是李溫的火器廠,因為火器廠相對危險,所以原離人口密集之地,遠在滸山一側。
火器廠主要是生產先新式火銃,和新式弗朗機炮。
整個三山所相比之前更加的熱火朝天,海船往來不停,港口貨物之多,不計其數。
與此同時李溫的同商商會再一次開啟,由於錢昌興和張有財李大富背叛,所以被開除商會。
此時的商會只有紹興陳家,丁有鐵,王有福,可以說是有些孤苦伶仃。
不過再上一次李溫已經宣佈進行內部推薦,把靠譜的商戶推薦進商會,因此經過考察,有十家商戶加入同商商會。
這也是同商商會擴大後的第一次開會,知道了同商商會的意義後,陳家大哥親自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