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是李溫第一次接觸兩兵相接,且還不是自己的家將,所以他有此擔憂。
“李東家想得差了,韃子的馬都是訓練有素,打起仗來,又是槍又是炮的,早就習慣,說是被驚著不大可能!”
“多謝毛帥提醒!既然馬驚不起來,那麼韃子最多也就是剛開始慌亂,馬上就回反應過來,咱們將士可千萬不要亂衝,定要有序放銃。”
“李東家放心,他們不敢!”
顯然毛文龍很是信任自己計程車兵!
就這樣李溫與毛文龍商量到即將子時,這才躺下睡覺。
如毛文龍所說那般,鹽州確屬山區,應該更像丘陵地帶,山矮林密,有的地方都難以行人。
在第二天臨近中午的時候,毛文龍與李溫帶著大隊人馬來到鹽州的外圍。
毛文龍早就派出斥候進行打探,幾乎是每刻鐘都有斥候回報,最後根據斥候的探得的訊息,韃子正在鹽州一帶徵糧,無論城市和鄉下,都有韃子的身影。
李溫與毛文龍一合計,乾脆就在韃子回程的時候動手。
如此就要知道韃子走哪條路返回鎮江堡,這兩個地方之間路有數十條,可是行的了拉糧大車的路不過四五條。
李溫看著四條路線,輕輕皺起眉頭。
為了弄清線路,毛文龍特意抓了當地人詢問,本來毛文龍是想直接抓個韃子,可是
被李溫制止了。
現在韃子還未收完糧,要是抓個韃子能不能問出什麼不說,肯定會打草驚蛇,平白無故的少個人,韃子定會猜測到發生什麼,到那時候若要想堵住韃子,可就是真的難了。
因此李溫只能透過當地人的解釋,來確定韃子走那條路。
“第一條路,是向著西走,然後沿著海岸北上,回到鎮江堡。這條路平坦,容易行車行馬。不過此路距離皮島太過於近了,韃子肯定會想到,若是我們發現他們只是打糧,那麼我們隨時有可能進攻韃子,所以,韃子定然不會選擇這條容易暴露的路。
這第二條路是向東,繞個大彎,返回鎮江堡。這條路向東時平坦,可再悲傷時就會難行一些,且會平白多處上百里路,韃子自然也不會選擇這條路!
第三條路,是直接北上,不過此路要跨過一座大山,只有這座大山是麻煩之處,其餘皆是通途。
還有就是第四條路,也就是鎮江堡直接到鹽州的路,也是韃子來時走的路,此路雖然不甚平緩,但行馬車並無大問題,且也是路途最短的路,這也是為何韃子選這條路的原因。”
李溫略微停頓,他剛剛分析了四條路,排除了第一條和第二條路,他相信韃子會在剩下的兩條路中選擇一條。
關鍵是選擇哪一條真的不好判斷,第三條路雖然要翻山,可一但翻過大山,一切都是通途,且對於騎馬而行的韃子來說,翻山也不是什麼難事,可能只是拉糧的車有些麻煩而已。
還有就是來時的路,對於這條路,韃子已經走過,他們很熟悉,也是一條很好選擇的路,而最大的問題也是韃子走過了這條路。
無論是為了掩飾行蹤,還是正常的軍事思維,韃子都不會選擇這條路!
喜歡為政大明請大家收藏:()為政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