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兄,這棵參讓給我如何,哥哥看著就喜歡!”
吳連山吳大財主,聽街頭巷尾流傳的故事之後,心裡癢癢,親自跑到李溫的店中,一睹山參的芳容。
吳大財主看到什麼好,就喜歡什麼,直接開口想買鎮店山參。
“吳老爺,非我不賣,而是這參我已經送出去了!”
吳大財主小眼睛一睜,“哦?送給誰了?”
李溫向著四周假意看看,輕聲輕語說道:“蔣知縣!”
三山所處在餘姚屬地,近些年三山所軍戶跑沒以後,一應事務逐漸被餘姚縣衙接手。
蔣燦字韜仲,蘇州婁關人,是天啟元年的會元,殿試以三甲一百零一名中進士,崇禎元年任餘姚知縣,為人剛正。
吳大財主心中暗暗琢磨,蔣知縣為官清廉,自己多次登門送禮皆不成,這個李溫到底什麼來頭?
心有所想,臉色不變,吳大財主趕緊做出一副已經明白的樣子,“哦~既然如此,老夫就不奪人所愛了,那給我挑兩棵好參!”
退而求其次,吳大財主要上兩棵其他的山參,得到李溫的指示,老單獅子大開口,兩課參要價八十兩。
吳大財主一臉肉疼的樣子,捨不得銀子,更捨不得這好東西不拿走。
“價錢是略貴了些,不若如此,李小兄,我給你寫個條子,下次取糧,這條子就當抵糧了!”
也不待李溫同意,吳大財主抓起紙筆,行雲流水寫下個條子,用來抵糧。
留下條子,夾起山參,吳大財主轉身出門,消失在街頭。
李溫抓著手裡的條子,大罵這個吳老財真是摳門。
李溫轉身回到屋中,一千五百張皮子已經被陳家大哥帶走,而陳俞嗔留下,因為李溫要有一事相求。
酒席間,陳家大哥一語點醒夢中人,李溫知道所謂的鎮店參卻不能再留在店中,否則遲早成為禍害。
所以李溫想著將山參送給餘姚知縣蔣燦,剛跟陳俞嗔聊起來,那個吳大財主就來了,點名要見李溫,李溫也不得已說出這參已經送出去,實際上才剛剛計劃去送。
“溫哥兒,那個蔣知縣為人剛正,為官清廉,怕是這參送不出去!”
“你怎麼不早說,你們陳家的關係也不行?”
陳俞嗔搖搖頭,“溫哥兒,我感覺這參若要送,不如送給曹指揮使!”
紹興府有一衛三所,一衛即臨山衛,三所分別為三江所,三山所,瀝海所。
明朝的衛所軍事制度,說起來也簡單,最高一級是前、後、左、右、中五軍都督府,就像現在的五大戰區,最高長官為左、右都督。
五軍都督府下轄十六個都指揮使司,其中十三個與明朝的十三布政使司相對應。
多出來的三個是遼東都司,大寧都司,萬全都司,這三個都司屬於邊境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