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他們噴逸陽的藉口中就有一條,逸陽全面打壓與抵制兩地藝人,甚至逸陽的電影從來沒有重視過香江市場,這是一種歧視。
那好,李彧來了,帶著《暮光之城》的主創團隊來的。
克里斯汀,羅伯特以及泰勒。
他們是提前到的,畢竟李彧身為地主,在票房大賣的前提下,自然應該給予這群人一些獎勵,提前的幾天就是讓他們瘋狂消費的,刷李彧的咔,真的是撒我滴咔。
畢竟《暮光:新月》還得靠這群人,這一次的成本提高到5500美元,相當的一部分就是這群人的片酬得到了提升,而且他們也有了部分票房分成的權利,雖然很低。
《暮光》會在香江上映,同樣也會在內地上映,因為這是頂峰籌備的專案,逸陽從很早以前就開始籌謀引進。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一聲目前國外大片進入國內的方式了。
《暮光之城》這種電影也就是俗稱的引進片,由中影統一經營管理。
華夏執行的是電影進口配額制度理論上全國院線每年上映的進口片的數量是50部,主要分為分賬片、批片買斷片)與合拍片。
從2004年後的某政策後,香江、奧門,灣灣三地的影片雖然屬於進口片,但不佔用這部分配額。
在國內,只有中影、華夏影視具有引進與發行權。其中只有中影能夠進行“分賬片”引進,華夏無資格,僅聯合發行參與。中影是華夏的最大股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分賬片即電影版權所有者不賣斷髮行權,委託當地機構中影,華夏)代理發行,19942000年的每年十部,到2001年加入to後又增加10部,總計二十部。
理論上的票房分成是跟國內一樣的33,按照國內特殊運營方式,實際上的海外製片方能夠拿到國內總票房的25。
第二種就是批片買斷片),這種方式是例如逸陽這般的國內民營電影公司切入進口片市場的口子。
通常是多部打包買斷,有些“批發”小商品的意思,所以稱之為批片,配額為每年30部。
但民營公司不允許參與進口片發行,所以“批片”仍有中影與華夏‘掛名’發行,引進方為‘協助推廣’。
《暮光之城》就是以這種方式進入國內的,簡單來講就是,逸陽從頂峰手裡採購了《暮光》的內地版權,並負責發行事宜。
但這塊發行費用無法在分賬上體現出來,基本等於全送給中影的,如果中影有良心的話,會適當的協助,全看雙方的關係,逸陽的票房分成比例就是33,這還得包含預支的發行費用。
批片的風險很大,一般都是國外上映過很長時間的電影,買回來國內博一把運氣,價格一般就是幾萬美元到50美元不等。
逸陽與頂峰不過是李彧的左右手,自然願意將這部電影以批片的方式出售給逸陽,即便他的價格真的低到塵埃也無所謂。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任誰也挑不出刺來,這也就是逸陽,如果是別人,價格肯定是水漲船高的。
《暮光》在內地的上映時間是12月20日。
與美果上映相差一個月的時間,使得這部電影還沒有在國內引起大的波浪。
盡最大的可能消弭盜版的存在,讓票房成績好看一點。
原時空的這部電影是再美版上映一年後才在國內上映的,這時候的第二部已經在美果上映了。
小範圍的上映獲得了一千多萬的票房,要知道,這時候的觀眾早已透過各種盜版網站看過了。
既然說了前兩種,那麼第三種就一併交代下吧,因為《盜夢空間》與《百萬富翁》就是屬於這種情況。
即合拍片。
合拍又分三種。1,聯合制作,即中外共同投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並且對中外公司的資金比例和主創團隊及演員的比例有要求。
2,協作拍攝,即只為電影的拍攝提供相關幫助,不參與投資、版權、分成等方式。
3.委託製作,即外方委託中方在華夏境內代為攝製。
三種模式中,只有第一種‘聯合攝製’的版權歸中方,並享受國產片的待遇,且沒有配額限制。未來的《百萬富翁》,《盜夢空間》將以這種方式進入華夏。
後兩者選擇如在國內上映按進口片處理。
李彧來香江不像是來工作的,更像是來度假,只要出席一場首映禮就可以,充當一次吉祥物的作用,其他的時間就可以自由發揮。
喜歡華娛之縱橫請大家收藏:()華娛之縱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