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21章 第 21 章 蜜豆牛乳圓子
蔡良送的是謝禮,並非賞賜,備禮的小黃門很費了一番心思,給各家各戶送去的都是實用的東西,知道她做吃食生意,送來的都是好茶與好佐料,另外還有的卻不似蔡良手筆。
一隻箱籠裡,堆著兩匹綢、三匹細絹,還有一匹紗,一些金玉首飾,虞蘅憑以前的眼光去看,也能看出來都是很好的東西。
宮裡賞賜,常見的就是這些。
那小黃門也說:“太後念小娘子心地純善,以示嘉賞。”
“……”
虞蘅請那小黃門坐下,“公公吃盞甜水,消消暑氣,再回去。”
這小黃門不過是個內庫打雜的,如何擔得起虞蘅這一聲“公公”?可也沒糾正。
看眼外頭,這會正直當午,熾熱的白日照得人睜不開眼,遠處大地被炙烤出了波痕,翻滾著。
這時候回去,簡直是活受罪,虞蘅能邀他坐下來吃盞飲子,當然好。
阿盼奉上一碗清清甜甜的蜜豆牛乳圓子。
那碗沿還掛著水珠,剛從井水中撈出來的,冰冰涼。小黃門也才十來歲,剛入宮不久,對於這種民間解暑冰鎮的法子以前見得多了,一點也不稀奇。
就見無甚出彩的土瓷小碗裡頭,盛著幾只白嫩嫩圓子,牛乳湯裡撒了點桂花,聞起來除了桂花香外,還有股甜香,恐怕還放了蜜。
光是瞧見、聞著味兒,那股子夏燥就去了不少,小黃門扔了拂塵慢慢吃起來,在正午的市井裡頭享受半點偷閑時光。
圓子是用江米粉摻了牛乳揉成,吃起又甜又軟,很是耐嚼。也不知這小娘子如何做的,個頭只有拇指頭大,咬開裡面卻還包了餡兒,赤豆的,口感粉沙,不怎麼甜,但加了蜜的牛乳又恰好補足這一點,愛甜的不愛的都能喝得盡興。
宮裡每日也有供應給宮人消暑的飲子,有時是加了陳皮熬的綠豆涼水、有時是酪漿,無論何種都加了大量的蔗酪,喝下去甜得舌根發膩。
小黃門將一碗都吃盡,抹抹嘴,謝過虞蘅,這才多與她說了幾句。
原來那日金明池偶遇後,蔡良回到嵐雲殿,換了身衣裳,便回太後跟前侍奉,次日碰上官家來同太後請安,共進朝食。
蔡良因為有些學識、當過內教博士,在主子跟前很有幾分體面。太後將收錄民間飲食、編撰食單的活計交代給他,官家也是知道的。
官家孝順,知道太後有了春秋,越發有些原先閨閣時候的孩子脾氣,愛吃愛玩,便也很支援蔡良的差事,甚至還給他專門撥調了一批幫手——一群舌頭靈、人也機靈的膳房小太監。
那次被潑皮搶劫,不是恰好,而是他們此前出宮不曉得收斂遮富,被盯梢了,碰上蔡良一人出宮時機,便尋了個僻靜巷子動手。
這是後來開封府審訊那幾個潑皮無賴時,對方自己招供的。
他們當然不知道被搶對方是宮裡頭太後跟前紅人總管,若知道,怎麼敢搶?
一個個都是欺軟怕硬的,被吊在刑架上,鬼哭狼嚎,甚至獄卒還沒怎麼動用招式,就受不了疼痛全招了。
最後都被裴府尹打發去修牢房。
蔡良這輩子分水嶺在十二歲,先時富貴不經世事,後在宮裡待了一輩子,才知曉原來市井不僅有淳樸善良百姓,還有這樣頑劣之人,越發感念當日幸好有虞蘅幾人。
官家體貼他年事高,受此委屈,著實不易,賜了桌上一盤荔枝甘露餅與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