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來讓阿盼這丫頭先嘗嘗,四五種餡兒,每樣一屜,全進了她肚子,哪個都叫好。
叫她幹試菜的活兒是幹不成了,還得自己來,又請左鄰右舍嘗嘗,趁此機會熟絡熟絡。
最後拍板了兩樣經典口味,虞蘅與肉市、魚市的商販談好進價,總算定下一切章程。
磨蹭間,第一籠饅頭出爐了,縷縷香氣從蒸籠邊緣溢了出來,把眾人釣得幾次咽口水。
周圍什麼食攤子沒有?濃釅的羊肉湯餅、鮮美的雞湯底小餶飿、燜爐灰堆裡扒拉出來皮脆肉緊的燠鴨……難為她這平白無奇的饅頭香得誘人。
那邊商人有些坐不住了,催了一回,虞蘅脆生答著“來了!”連籠屜一塊端上桌,揭開籠蓋,熱氣蒸蒸冒三尺。
客人伸長了脖子向前探看,嗬!這饅頭包得俏式。
燙麵皮子,竟小到一口一個,每個收口處皺褶都工工整整的。五六個圍成一圈,擠擠挨挨,蒸籠裡還墊了松針,難怪方才肉香氣裡又摻了絲清香。
憑這樣的賣相和心思,已沒人會說貴,只是不知味道如何。
包子皮兒塌塌的,客人夾起一枚,已覺得不對,忙用嘴去接,卻還是晚了。
包子皮驟然破裂,滾燙的熱湯順著噴到桌上,一塌糊塗。
客人也是個愛吃的,方才舌頭已然碰著了那汪湯,雖燙得不輕,也著實鮮美。眼下昂貴的衣料沾了油星,第一反應竟是對著那滾落的包子頓足,直呼哎呀可惜。
人們藉此瞧見了那丸大的肉餡,肉餡緊實,裡頭夾著些橙紅蝦仁,肉眼可見的用料紮實。
虞蘅一邊擰了熱巾子來,將桌板擦淨,又給他補上一個,提醒道:“客人拿匙盛著吃罷。”
其實吃這種湯多皮薄的包子,樂趣便在於抓住那收口處的褶皺,猛然往上一提,趁包子還沒反應過來時,吮吸裡面的湯汁。
取食時要眼明手快,切忌猶猶豫豫。
然這經驗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出來的,為了減少浪費,虞蘅只能幫他們開外掛。
客人吸取了先前的經驗教訓,先用竹箸挑破個口子,吹一口氣,待溫度略散一散,便可吮湯吃肉。
豕肉嫩,蝦仁脆,麵皮細軟,還有點蔥姜味道解膩,桌上有攤主自家熬的辣子蘸水,在裡頭滾上一圈,更是說不出的滋味。
客人吃著吃著,不時點頭,怎麼現在才吃上這般好吃的豕肉饅頭!
見他吃得好,那些人也不再猶豫:
“我要一屜豕肉的!”“我與前頭那人一樣!”
王侍郎家的小郎君本只是出門散心,見一處攤子前擠擠挨挨,不免起了好奇,便打發身邊的小廝前去檢視:“賣的什麼,你去瞧瞧。”
僕從應聲而去,心裡卻對這些市井玩意兒有些不屑。家小郎君正是愛湊熱鬧年紀,精緻細點吃慣了,偶爾也會對外頭這些粗糲小食起興。
這倒無傷大雅,畢竟就連官家都還惦記宮外頭飲食呢。
這僕大模大樣地擠進人堆,被他推開的人群怒目橫去——卻見他身後是乘車的貴人。
便只好敢怒不敢言。
僕從看了眼攤子,見只是不起眼的饅頭,態度更加隨意:
“趕緊將你這兒吃食每樣都給我包上些。”
卻沒等到應聲。
僕從蹙眉。
抬眼,正欲重複方才的話,卻見小娘子笑盈盈:“您請後邊略等一等,這位娘子是先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