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說別的事,你要不信就看著吧,”寧紹明放下鍋鏟,出去把兒子叫來了,“小秋,你去叫奶奶來吃飯。”
寧紹明知道自己去肯定討不到好,還是得派兒子去才能把人叫來。
寧時秋騎著腳踏車回老宅,沒多久就載著他奶奶來了。
黃秀華以為寧紹明讓小孫子來請自己去吃飯,算是對自己低頭了。
一來就開始指指點點,這個菜不行、那個桌子放得不正,反正不經過她指點做的事,總有她能找出來的毛病。
聽親戚們說寧紹明要賣炒米粉和羊湯,更是露出不贊成的表情說:“賣那個怎麼成!沒見鎮上有誰賣過,人家都不知道是什麼玩意兒,哪能賣得出去,要我說,應該學學鎮上賣得好的店,人家賣什麼,也跟著賣什麼,沒準還能掙點錢。”
明明早些時候,趙如月從縣城打包回來,也給她嘗過,當時她也覺得好吃,早就知道寧紹明夫妻倆預備賣些什麼,一直沒提過別的意見,今天就非得貶幾句。
寧紹明給趙如月使了個眼色:你看吧,我剛剛說什麼來著?
有一件事不合她心意,她就要找茬,以前還好,可能全家都聽她的,所以沒表現出來。
就顯得分家後這種情況尤其嚴重。
黃秀華趁著親戚們都在,又跟剛分家那天要求趙如月買家裡過年的東西一樣,想仗著自己是長輩,對他們開的店提點意見。
“你們賣羊湯不行,羊比豬貴那麼多,怎麼能掙錢?別到時候把打工掙的那點錢全賠進去,最好跟鎮上別的店一樣,換成豬棒骨熬的湯。”
她只知道羊湯成本更貴,豬骨湯成本便宜。
完全不管人家煮米粉店熬的豬大骨湯並不單賣,是用來煮米粉,給米粉增加底味的。
他的羊湯可以跟炒米粉一起搭配,也可以單賣,買炒米粉搭配的羊湯是贈送的,是吸引客人的手段。
送的羊湯裡面只有蔥花、香菜和湯,沒有羊雜和羊肉,單賣的有羊雜和羊肉,算單獨的菜品。
煮米粉他們家也有,只是湯底也用羊頭和羊骨頭熬的湯,之所以換羊,就是為了跟鎮上別的店區分開來。
也是因為羊比豬貴,讓客人覺得他家的米粉成本更高,話同樣的錢,會讓客人覺得吃他家的更佔便宜。
有時候成本高一些也不是沒好處。
可是黃秀華不懂,她只想讓兒子聽自己的話,吃著飯跟親戚們說半天,又繞回到去找道公、神婆那件事上面了。
寧紹明在男人那桌,趙如月在女人這桌,跟她同桌吃飯,被念得頭都大了。
最後只能機械地重複一個意思:這事我說了不算,你們得去找我男人說,這事歸他管。
有跟黃秀華一樣迷信的親戚,還真轉頭去找寧紹明說了。
寧紹明不想妥協,只能做出跟人劃拳喝酒很認真的樣子,裝作聽不到她們的話,不然在親戚朋友面前吵起來可不像樣。
黃秀華的目的沒達成,吃撐了一肚子肉和菜,還有一肚子氣回老宅去了,只當知不知道作為自家人,吃完得幫忙收拾一下碗筷桌子,明天好還回去。
以前什麼事她都得在兒媳們面前講究一下,說老規矩該怎麼怎麼地。
這自家人,乃至親近請酒,吃完飯後,別的近親留下幫忙收拾,也是老規矩,這時候就不講究老規矩了。
轉頭別人問起,她說一句自己身子不舒服就能搪塞過去。
趙如月也是服了,早知道吃飯的時候,直接讓兒子帶點吃的給她送到老宅去,直接跟人說她不舒服拉倒,自己也不用忍受她的唸叨了。
不過這些事只要他們不在意、不理會、不被影響,其實除了有點膈應人,也不是什麼大事。
最重要的事,還是明天開店。
他們原本不想那麼快開,但既然昨天已經賣東西了,就不能休息太久,免得錯過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