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順治十八年九月,中原大地已入深秋,李定國傳下軍令,著王湘遠為先鋒,率軍五百,先行到中緬邊境與勐臘援軍及徐援部彙合;李定國本人為正帥,李嗣興為副帥,統領餘下的一千餘人馬,準備再攻緬甸,奪回永歷帝朱由榔。
以方韜、莫鐵鑫為首的三百餘名江湖俠士,亦隨王湘遠一同前往中緬邊境。李定國軍中原本已經幾無戰馬,那些江湖俠客倒是帶來了百餘匹,但是莫鐵鑫跟方韜自覺內功精湛,體力充沛,早將坐騎讓給了腹饑體弱的南明士卒,步行前進,有他二人做榜樣,其他的江湖俠士也紛紛將他們的馬匹讓了出來。王湘遠本來也是要步行的,可是莫鐵鑫卻表示反對。
“我們這些江湖人士,武功雖強,卻並不擅長戰場殺伐。”莫鐵鑫一邊說,一邊硬將王湘遠推上馬背,“王兄弟,你身為先鋒官,乃是我們這八百多人的主心骨,需得讓我們時時刻刻都能望見,士氣才不會亂,又豈能無馬?”
王湘遠不便推辭,便驅馬打頭,率部前行。一行八百餘人跋涉兩日之後,終於抵達中緬邊境,徐援帶著勐臘的五千援軍及二十頭戰象早已等候在那裡。彙合之後,王湘遠將指揮權移交給徐援,近六千生力軍向西南方向推進,逼向緬甸都城曼德勒。緬甸斥候早將明軍逼近的訊息報告給了莽白,莽白急遣大將哥剛率領一萬部眾並五十頭戰象前去禦敵,兩軍在距曼德勒尚有五十裡地的一處山野荒原遭遇!
南明軍的人數、軍力,全部處在劣勢,徐援卻下達了一項令人震驚的軍令——全軍不許原地駐紮,迅速集結為作戰陣型,待第一通鼓響,由方韜、莫鐵鑫、王湘遠三人各帶一千勇士,分為三隊,二十頭戰象則分為兩隊,梅花間竹般安插在三隊勇士的中間,全速向緬軍發起突擊;待第二通鼓響,剩餘的兩千餘騎兵,兵分二路,分別由徐援自己與勐臘援軍主將巖溫龍率領,以速度優勢襲擾緬軍側翼;待第三通鼓響,全軍撤離。如有一人膽敢提前敗退,立斬不赦!
方韜和王湘遠已有了對付戰象的經驗,莫鐵鑫雖有疑慮,卻自有一股江湖豪俠的英雄氣概,這三人毫無異議地做著戰前準備,譚傑卻叫嚷了起來:“我們千裡奔襲,早已是疲憊之師!怎能以寡敵眾?徐將軍,你也太不把我們放在眼裡了!”
徐援眯起眼睛,冷冷地說道:“兵貴神速,此時緬軍立足未穩,正是突襲的好機會。我軍令已下,原本不用跟你解釋,念在你不遠千裡,前來助陣的份上,我暫時不懲罰你!”
譚傑叫道:“怎麼?你還想殺了我不成?我今天就不去打了,你能怎麼著?”
徐援此時已經策馬離開,準備排程騎兵發動攻擊,聽到譚傑這麼說,立刻撥轉馬頭,同時抽出馬刀,對著譚傑照頭劈下,譚傑萬沒料到徐援當真會痛下殺手,根本來不及防備,“喀嚓”一聲,早已是身首異處!看到徐援斬了譚傑,青城派群豪早已炸開了鍋,紛紛上前,對徐援拔劍相向,徐援毫無懼色,大聲道:“你們都聽好了!這裡是戰場,不是你們的武林!論武功,你們很多人都比我強,但是在戰場上,我比你們任何一個人都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活下去!管你們是哪門哪派的高手,在這裡都得聽我的!軍中無戲言,誰敢再違抗我的號令,此人便是他的榜樣!”
莫鐵鑫也趕過來:“徐將軍說的是!我們既然是來助陣的,便要服從軍令!”
青城派諸人紛紛鬧將起來:“殺的不是你們丐幫中人,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莫鐵鑫臉色一沉,運起內功,怒道:“你道我丐幫中也有如此無膽鼠輩嗎?”莫鐵鑫這句話甫一出口,青城派諸人已感到胸口一滯,幾乎無法呼吸,不少人內心深處都湧出一絲恐懼之感:這丐幫幫主果然名不虛傳,內功已臻化境了!自此再無一人膽敢開言,莫鐵鑫與徐援相互抱了抱拳,各自到自己的位置上去了。
等莫鐵鑫回來,方韜道:“大哥,緬兵跟咱們一樣都是血肉之軀,好對付得很;只是那些戰象,皮糙肉厚,體型龐然,只有眼睛才是弱點,一般的招數是傷不了它們的,待會兒可要小心從事!”
莫鐵鑫應道:“知道了,兄弟,你也要仔細些!”
方韜又對王湘遠道:“湘遠兄弟!你的武功不及我跟莫大哥,若是有危險,千萬不要硬撐!只要喊一嗓子,我跟莫大哥都會來助你!記住,戰場上刀劍無情,保命要緊!”
王湘遠攥緊手中長戈,鄭重地點了點頭,就在此時,明軍身後,響起了隆隆鼓聲,方韜回頭看了看,那擂響戰鼓之人,秀發如瀑,身姿曼妙,正是徐援之妻趙婕筌!
“殺!”莫鐵鑫發出一聲響天徹地的暴吼,帶領左翼步卒第一個殺了出去,方韜、王湘遠不甘落後,三千勇士浩浩蕩蕩,猶如三股洪流,沖向了正在紮營的緬軍,二十頭戰象揚鼻長嘯,緊隨三股洪流前進,將大地都踏得微微震顫!當緬軍發現明軍並未像以往那樣先原地安營,再圖進攻,而是直接沖殺了過來,早已慌了,等他們集結起陣型,準備禦敵之時,明軍已經距他們不足一百步距離,王湘遠大喝一聲:“弓弩手,放箭!”
隱藏在三千步兵中的五百名弓弩手立刻擎起弓弩,將箭雨傾瀉到了緬軍陣地上,激起陣陣慘叫,哀嚎聲不絕於耳,這些弓弩手多數都是來自勐臘的援軍,自幼在深山密林中狩獵,箭法頗準,箭頭上更是淬有毒藥,只要緬軍中箭,無不見血封喉,當即斃命。當一輪箭雨射完,已有二三百緬軍命喪黃泉,莫鐵鑫、方韜、王湘遠三人也已與緬軍前鋒接陣。
這三人的殺敵方法各不相同——王湘遠手持一杆足有丈二長短的長戈,招式簡單,只是勾刺而已,殺傷範圍卻極為巨大;方韜右手持墨劍,沿北鬥七星軌跡連削帶砍,左手施展四靈手,以龍虎雙形之象掌劈爪抓;莫鐵鑫赤手空拳,一對肉掌卻比兵刃更加淩厲,天下第一的降龍十八掌挾裹著砂石,以鋪天蓋地之勢攻向緬軍。在這三人的帶領之下,明軍個個都如下山猛虎,緬軍前鋒一觸即潰,丟下二百餘屍體,潮水般退卻下去!
哥剛見了,立刻傳令,讓那五十頭戰象頂上前去。方韜見緬軍動用了戰象,立刻高喊道:“大哥、湘遠兄弟,緬甸人出動大象了!小心哪!”
莫鐵鑫道:“知道了!我正想看看這大象到底有什麼難對付的呢!”說罷,他竟對著緬甸的象隊直沖了過去,同時揮出一記驚天動地的“亢龍有悔”,掌風貼地而行,帶得沙飛石走,直接轟在一頭緬軍戰象的前蹄上!那足有一萬多斤的巨象前蹄一軟,竟栽倒在地,將它背上的緬軍甩下地來,摔得腦漿迸流,當即氣絕。
“好掌法!”方韜開口大贊,同時邁步踏上一頭戰象的長鼻,縱身躍上象背,一劍將緬兵的戰刀和天靈蓋削去了半截,然後回手再將墨劍刺入戰象的左眼,戰象吃痛,瘋狂地奔跑起來,方韜左手抓牢象鞍,右手將墨劍插得更深,並旋轉了兩下劍柄,將戰象的腦子攪成一團漿糊,戰象轟然倒地,方韜藉著慣性抽出墨劍,翩然落地。王湘遠見莫鐵鑫和方韜均已建功,也不甘示弱,他利用自己身形靈活的優勢,沖入緬軍象陣,輾轉騰挪地躲避著戰象粗壯的身軀,同時用手中的長戈勾刺象鞍上的緬兵,沒有緬兵的操控,戰象們失去了沖擊的目標,開始四散狂奔,反而沖散了一部分緬兵。三千明軍勇士一擁而上,冒著被亂跑的大象踩死的危險,迅猛地沖擊著緬軍的陣營!
與此同時,第二通鼓響了!趙婕筌雙手緊握鼓槌,拼盡全力擂著戰鼓,兩隻眼睛緊盯著戰場,凝望著那個馬背上的背影。
徐援看到緬軍陣型已被方韜等三人帶隊沖亂,第二通鼓也開始擂響,便下達了騎兵出擊的命令,兩隊騎兵分別由徐援和巖溫龍帶領,向兩側兜轉,彷彿雄鷹的兩只巨翅,朝著緬軍陣地合攏,這些騎兵,以李定國的舊部為核心,這些人個個都是作戰經驗極為豐富的老兵油子,專挑緬軍陣地上的防守薄弱環節沖擊,緬軍自顧不暇,丟下一具又一具屍體,倉皇敗退,徐援帶領騎兵與方韜等人帶領的步兵合為一處,朝著緬甸敗軍掩殺過去。
……
“咚!咚!咚!”第三通鼓響起,緬軍聽到這有如催命符的戰鼓聲,更加驚慌失措,旌旗、軍械、衣甲、糧草丟了一路,連頭也不敢回,沖在最前面的徐援卻猛地勒住了馬韁,右手高高揚起,止住了明軍大隊,巖溫龍亦喝住了勐臘的大軍。
“徐將軍真是用兵如神,佩服!佩服!”巖溫龍望著敗退的緬軍,心悅誠服地朝著徐援施以傣族大禮,徐援道:“若是原地安營,我軍人少勢孤,難有勝算,然而緬人驕橫,又不擅謀略,故而冒險突擊,不想竟一戰功成,僥幸!僥幸!傳令下去,後軍改前軍,前軍改後軍,由我斷後,全軍回撤,安營紮寨!”
經此一役,南明軍大獲全勝,僅損失七十六人,傷二百餘人;斬得緬軍首級一千餘,繳獲軍器兵甲四千餘、戰象六頭,幾乎生擒緬軍主將哥剛,徐援名聲大噪,在緬軍中有了“小定國”之稱;方韜、莫鐵鑫二人合斬緬兵三百餘人、殺死戰象八頭,也被逃得性命的緬兵說得天花亂墜、神乎其神,被緬軍稱為“黑風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