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李一白來說。
接《大秦帝國》這個劇本,除了黃建中的邀請以及必要的戰爭戲“練手”,當然還因為他覺得這部戲有好玩和“妙”的地方。
最好玩和“妙”的,莫過於幾點。
一是“改革”,“立法”這條主線,對“法”的態度。
二是原著小說作者孫皓輝對“秦國”所處位置的思考方式。
三是孫皓輝對“戰國”這段歷史時期的視角。
以孫皓輝的觀點看:
“秦國”。
秦國之所以會崛起,最初的源頭就是因為商鞅的一場變法!
和嬴渠梁精誠合作剷除國內老世族,鼓勵耕戰,培養新晉軍功階層之後,秦國就有了成為軍事大國,獲得尊嚴的基石!
在此基礎上,他為了存託主角,給歷史做了一些“微調”,甚至把老一輩的“秦獻公”也給黑了一下——寫小說嘛,《三國演義》還把曹操黑出翔了呢。
“戰國”。
這是個特定歷史時期。
名副其實,就是一段戰爭史!
也就是他書中所寫的“大爭之世,凡有血氣,必有爭心!”。
換句話說。
這套理論有點類似《三體》的“黑暗森林”體系。
你不準備好拿起刀砍別人,遲早有一天,會被人找上門滅了全家!
至於“改革”和“立法”?
在孫皓輝看來。
為了生存,這是必要的手段!
秦國之前還屬於奴隸制和封建制混合階段,有大量各種來源的人口和勞動力聚集在各大貴族旗下,美名其曰“門客”,其實就是不上稅的奴隸。
他們沒日沒夜的幹,“生殺”大權掌握在家主的一念之間,只為貴族們產生利益,對郭嘉沒有任何益處。
而秦國的變法,等同於釋放這些人口!
給貴族幹?
還不如給郭嘉幹!
至少比給貴族幹活待遇要好。
你們給郭嘉幹活交稅,郭嘉給於你們一些權力,包括憑藉軍功取得階層上升。
可以說。
秦國的法律是在保護這些弱者!
如果沒有“立法”說明,貴族們完全可以按照老一套繼續行事。。
有了這些法律,只要不被貴族們各種鑽漏洞。
普通人不抗法,就能過得好好的。
綜合這三點,在孫老爺子看來:秦國必須變法!
“變法”對大多數老百姓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