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別人面前要對自己這麼催眠!”
其實關於東瀛人的話題非常龐大,像《菊與刀》那樣的東西,在蘆方生看來更是西方人對東瀛人的誤解和想象,和現實壓根扯不上關係。
但要說一句兩句話把這個問題說清楚,那更是在扯淡~
蘆方生短時間內說不明白,只好對李一白解釋道:“李導,你可以瞭解一下‘世間’這個概念。”
“或者,也可以簡單理解為:所有東瀛人都有表演型人格。”
“他們必須根據所處的環境,身邊的人表現出應該有的那副樣子~”
“對於工匠來說,對機器的敬畏簡直是深入骨髓的,就算不夠深入,在別人面前,也得表演出那種深入~”
“不然,就會被別人排擠,為社會所不容~”
“......”
艹~
李導思考一陣後,結合自己在東瀛期間的經歷,馬上悟了!
這就是東瀛人精彩自吹自擂的“躬匠精神”,啊,不對,是“工匠精神”的來源麼?
老話說“螺螄殼裡做道場”。
東瀛人給人的印象,無疑是這方面的專家!
原來,這是一種文化和表演?
“工匠”,如果不表現出“工匠”精神,就會自絕於社會?
怪不得東瀛人見別人都是客客氣氣,讚歎一樣東西的時候也是誇張到極致的“斯鍋唉”長,“斯鍋唉”短的~
原來,他們都是預設自己正在進行一場表演?
從蘆方生處得到這個答案,李一白只覺得自己眼界大開。
原來~
除了演員和明星之外,還真有人找不自在,日常給自己加層皮,成為“套中人”的?
他自嘲道:這樣說起來,國內演員更沒臉說自己辛苦了,東瀛有一億面具從早帶到晚的同行呢~
迴歸現實。
樂歸樂,拍戲最要緊!
知道群演的表演不到位,他這個重視質量的導演自然過不去這道坎,馬上讓蘆方生和對方溝通了起來。
那東瀛人本來還自信滿滿,現在見到導演一臉嚴肅也知道事情有些不對勁。
不過,當蘆方生真正開口,並且嚴厲指責他丟了東瀛人的精神之後,這貨馬上低頭“森尼馬賽!”,“轟多泥,森尼馬賽!”起來。
除了少了點閃光燈和“咔咔咔咔”配樂,既視感極強~
一陣溝通之後,現場再次排練了起來!
這次排練沒什麼問題,連李一白都覺得“味兒很正”!
十分鐘後。
隨著一聲清脆的打板聲,這場戲順利開拍!
......
喜歡我就想認真做影視請大家收藏:()我就想認真做影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