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以後,當經濟被內地超越過後,呆灣島民們開始吹噓起了自己“最美的風景是人”。
李導覺得說這話的人在詭辯,但這話沒錯:一個地方的靈魂永遠是人。
他沒有和義鄔的小商販接觸,自然不瞭解。
一行人乘著劇組專用的依維柯汽車,看到周邊的山巒起伏,汪若林忍不住感嘆:“這個地方的山真是多,比北方大平原自然環境實在差遠了。發展成這樣,真是不容易~”
李一白也點頭:“這幾年義鄔確實發展得不錯,便民環境和商業環境比其他地方要好~”
這話倒是不錯,凡是“商幫”發達的地方,大多是山多地少。
比如之江,號稱“七三一水兩分田”。
閩省更慘,“八山一水一分田”,旁邊還挨著個炸藥桶。
“徽商”和“晉商”的發源地也是同樣的條件。
說白了就是在古代生產力有限的情況下,普通人靠種地只能勉強解決生計,心思不活絡,不想點辦法,遇上天災都得活生生餓死~
當然,更大的前提是必須處於交通要道。
李導倒是想起拍攝中的事,提醒吳億道:“吳製片,咱們劇組裡沒有南方人,細節方面很容易有疏漏,你在這邊最好找幾個民俗顧問,商業顧問,還有就是經歷過那些年代的老人。衣食住行,樣樣都得把穩,否則一露餡就會影響觀眾的代入感。”
吳億在《亮劍》組和烏蘭寶音合作過一次,深知李導團隊和眼下的大環境相比又專業又靠譜,合作起來很舒服。
但第一次李一白合作,他還是被這位年輕導演的激情,創造力和精力所折服。
他覺得李導喜抓細節,擅抓細節,一看就有大前途,笑道:“這是自然,咱們先見見義鄔這位作家,他跑了這麼多年,肯定認識不少了解則方面知識的人。”
“好,辛苦你了!”李一白點點頭,又轉頭對自己的師兄,這部戲的美術指導陳浩忠道,“師兄,你們美術組相機交卷一定要帶足,看到什麼老物件,建築風格什麼的都得拍下來,能仿製的仿製,不能仿製的,到時候好通知製片組向老鄉們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陳浩忠還是第一次做年代戲專案也是戰戰兢兢,道:“沒問題,我一定把這些事做好~”
聊著拍攝準備事宜,時間倒是過得很快。
一行人很快就來到了義鄔市市政府,負責接待他們的是宣傳部的兩名幹事。
這兩名幹事顯然對有人來拍當地故事非常新鮮,尤其是見到領頭者是這兩年大名鼎鼎的李一白的時候。
一番熱情寒暄之後,那兩名幹事向劇組介紹了旁邊一人:“這位就是之江省作協作家,咱們義鄔的本土出身的何塞陽。如果李導需要生活經歷,何老師可以提供非常多的資料。”
李一白主動握手道:“何老師您好,這次過來要麻煩你了~”
“你好你好。”何塞陽見到李導真人,顯得非常激動,“我在之江的山野間走動了十年,就想寫出咱們義鄔人,之江人的史詩。要是你們願意拍攝成電視劇,那肯定會有更多人看到,那再好不過。有任何需要的地方,你們可以隨時打電話問我~”
聽到這話,李一白和吳億對視一眼,心說是不是沒有接洽好,這老哥是不是以為見這麼一次就算了。
李導提議道:“要不這樣吧,何老師。我們劇組這邊都是北方人,要想把這個故事拍得原汁原味,接下來還有走訪很多地方,非常需要需要一名顧問。要是您有時間,直接加入我們這個劇組我們這個劇組怎麼樣,我們給您開工資,這樣也不算白白打擾到您~”
“行,我有時間~”何賽陽立刻答應了下來。
看來這老哥是真對這部戲很上心~
......
喜歡我就想認真做影視請大家收藏:()我就想認真做影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