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地頭蛇”何塞陽的幫助,劇組在義鄔的採風非常順利。
這老哥和普通作家閉門造車不同,他這雙腳算是走遍之江的,對哪裡有漂亮的自然風光,哪裡有古樸的民宅,哪裡還殘留著八十年代的痕跡都非常清楚。
說起來頭頭是道,即使不當作家,去給人當導遊也會讓人直呼這錢花得值~
並且他還對義鄔商人的崛起過程非常瞭解,市場所在地和之後的變遷都有足夠認識。
據他所說,有些地方現在還是主要市場。
那拍起戲來肯定帶入感十足~
在宣傳部的幫助下,李一白和編劇還去見了不少當地知名的企業家。
這幫人嘛,就沒那麼好接觸了。
李一白一直相信時勢造英雄這句話,和這些人接觸過後,他更相信這句話了。
有些人確實不乏遠見,但還有很多人,吹起牛來那是一套一套的,真就是站在“風口上的豬”。
不過他也不能說啥,因為事實是一切的基準。
在金融危機到來之前,大家的日子都還過得不錯~
而且,也不排除某些人崛起部分連灰色地帶都不算,而是純純的黑色地帶。
以九十年代的風氣,怕有不少人的商業故事都是壓根不能公之於眾的那種~
嗯......
這些事就不便多說了~
雖說應付這幫人很麻煩,但李導和編劇白一匆走訪眾多還是拿到了足夠的內容,對後續劇情有了足夠打算。
同時李導還在猜想,或許原世界的《雞毛》停在九十年代就是因為太混亂,後續內容不太好講。
不排除這個可能!
他沒這個顧慮,定了個有波折有爽點的調子,“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不要害怕,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然後把一切後續交給白一匆......
......
回到北平之後,白一匆初稿劇本很快就寫完了。
大框架就是駱玉珠的尿不溼售賣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很快也面臨著大量競爭,得不到足夠利潤。
與此同時,陳江河卻和陳金水初步達成“五金”同盟,一門心思希望他們這幾個攤位專心經營五金產品,然後一步一個腳印擴大地盤。
隨著時間流逝,雙方的生意越做越大,兩邊的矛盾也越來越大。
駱玉珠希望嘗試建立母嬰直營店,或者在大商場中租下商鋪構成產銷一體,從各個環節賺取更多利潤。
陳金水則希望公司還是把資金專注於五金產品,逐步向大的批發商進發。
陳江河的眼光更遠一點,在陳金水的目標之上,他希望給製造廠商不斷施壓,提高製作標準,豎立自己的品牌,把國內這一塊市場佔穩。
在鬥爭與妥協過程中,尿不溼這個東西逐漸普及。
駱玉珠發現時機已經過去,改變了自己的想法,開始主管珠寶這一塊老本行。
不過她的想法並沒有改變,還是希望開設直營店。
這下子,在陳江河的勸導下,陳金水同意了。
因為這玩意時機合適,還是老本行,心裡有底,地方就放在那裡,不行還可以轉租出去。
至於陳江河,在不斷的競爭中,他敏銳地發現國內市場馬上就要接近飽和了。
於是開始思考進入歐洲市場的辦法......
總之,銜接一下前面的劇情,然後鋪墊一下金融危機的事情,最後在觀眾的擔憂中結束——當然不能明說是金融危機,因為電視劇播出時才07年。
其實主劇情方面還挺好編的,因為現實中的例子實在太多了,隨便找一個企業家,然後把他們崛起的過程稍微改編一下就行。
真正麻煩的地方在於細節處理,每一集的起承轉合。
還有人物的感情線,成長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