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或者知道怎麼回事兒,為了畫面好看,選擇亂拍。
各有各的理由,亂拍就完事兒。
認認真真去琢磨好好拍的反而是少數。
很基礎的就是幾乎所有導演都喜歡拍“騎兵衝陣,步兵衝上去混戰”的戲份。
為了“標新立異”,還出現了不少奇奇怪怪的拍法,比如《赤壁》裡那種金色反光盾牌,簡直亮瞎人狗眼。
拜託~
騎兵這玩意放古代那是戰略武器,培養成本一個頂步兵十個沒啥問題,怎麼可能拿出去這麼玩。
衝陣不是沒有,可都是為了達成戰略目的,連人帶馬裹得嚴嚴實實的具裝重騎兵,去衝擊農民組成的“軍隊”。
就這種具裝重騎兵,要是去衝去嚴密的戰陣,也等於送。
有的選,他們一定會選擇削土豆戰術衝擊前減速,轉彎,以側身到達陣前,刺擊後順勢離開)。
偏偏導演們還喜歡拍輕甲輕騎兵衝擊嚴陣以待的長槍陣。
真是拿他們沒辦法~
正確的騎兵用法應該是步騎協同,然後打側擊。
這裡要介紹一下“側擊”這個概念。
和字面意思一樣,就是在敵人側面攻擊他。
古人都很聰明,他們累積的經驗告訴他們:兩個人手持武器打一個,勝率在90以上。
因此,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打側擊,一切為了打側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看電影的時候,相信大家都知道不少步兵陣法,比如基礎的“方陣”“圓陣”“魚鱗陣”“鋒矢陣”,還有大名鼎鼎的“八卦陣”。
這些陣法,無一例外,要麼是為了打側擊,要麼是為了不被對方打側擊。
因此,正常的步騎協同,騎兵通常都會蹲在步兵後面。
等步兵交上手,派一隻偏師防止對方打側擊,然後以主力去打對方側擊。
要是對方縱深不夠,你能直接打屁股那也行~
這玩意也可以解釋那些連環畫上的武將,為啥總是側著身子或挑或刺,人家在“打側擊”~
回到眼前,李一白不是那種糊弄自己,或者糊弄觀眾的人。
亂拍戰爭戲肯定會影響一部分觀眾的帶入感,因此他拍戲會尊重古代戰爭的基本戰法。
比如這場戲同樣有騎兵衝陣。
原因是中軍的贏虔被圍,秦獻公命令主角嬴渠梁去救他。
而嬴渠梁卻看到魏軍名義上的主將公叔痤身邊沒有多少人護衛。
他決心衝陣生擒公叔痤。
如果不能擒拿,至少要逼迫魏軍回師救中軍——主將被擒,有不少人會掉腦袋。
這場戲有充分的理由。
不僅這場戲,李導希望自己的每一場戰爭戲都把邏輯給拍出來。
等李一白給幾人介紹完整場戲,身邊的幾人都有不少疑問。
他們正準備問話,選角導演杜淵突然跑了過來,道:“導演,原定飾演公主縈玉的齊芳突然來不了了,黃導讓我過來問問你有沒有別的人選~”
......
喜歡我就想認真做影視請大家收藏:()我就想認真做影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