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場之後直接透過人物之口把轉場的理由和情況說出來.......
一般情況下,這種辦法不太好用,屬於偷懶行為。
但對於《天龍》這種有原著,內容很多,受限於長短你又沒有太多鏡頭解釋的情況下,在配角上快速略過倒不失為一個經濟適用性的辦法。
........
前面說的這點,目前在於降低觀眾門檻。
不能趕客,儘量多地留下觀眾。
剪輯師的第二點的有趣之處其實在於,你到底該保留什麼,剪掉什麼。
這關係到如何徹底留住觀眾。
也是李一白在《射鵰英雄傳》時帶著張津剪片的時候重點想教給他的。
一部電視劇剪出來有40集一千六百分鐘。
那擺在剪輯師面前的拍攝素材,不算重複,最少得有五十集。
說白了,主剪和導演心裡得有桿秤。
文戲上。
觀眾對哪些內容感興趣,就多保留,多個零點幾秒到幾秒。
觀眾對哪些內容沒興趣,就快速略過,還可以適當快進。
武戲上,如何打得盡興又不讓觀眾疲倦。
搞清楚這個,是道。
知道了觀眾感興趣的內容,再從素材裡挑出表現較好的版本放入正片,是術。
對於任何片子來說,想吸引觀眾。
道術兩點結合起來才是最好的。
在實際操作中。
搞清楚什麼該保留,聽起來容易,其實是最難做到的。
無數的主創和投資人做夢都想摸清楚這件事。
而且這事兒吧,很看天賦~
後來資本都學聰明瞭,不搞虛的,我直接繫結人才吧~
於是就有了歡喜傳媒這樣的公司。
這是又一個故事了,另說。
.......
鬍子這邊還在等李一白回話,態度非常好,非常客氣。
“李導啊,我不開玩笑,《天龍》這劇還準備今年暑期檔播呢,後期真的要抓緊。”
“你可不能放我鴿子,有時間就快去剪輯吧。”
倒不是他想低聲下氣,其實是因為李一白有點沒法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