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周全在二樓聽到劉清得意的大聲叫司機送他去一趟市政府,又見他讓人影印了新出的處罰決定,就明白了他的目的,心裡暗暗為黃一天擔心。
其實,劉清去找朱副市長的功夫,黃一天也正在市委大院裡,正準備上樓去市委汪大凱書記的辦公室。
一大早,黃一天接到汪大凱書記秘書的電話,說是臺灣來的餘耀祖老先生已經來了,想和普安市委領導敲定一下成立教育集團的事情,汪大凱書記吩咐黃一天作為教育局長也到場旁聽。
黃一天作為前世重生人,其實是知道餘耀祖其人的,往上數三輩,黃一天的爺爺還給餘家當過長工。
餘耀祖的爺爺在解放前是普安市頭號大地主,當地人送綽號“魚不啃”。這個綽號的來由還有幾分說法。
聽說“魚不啃”祖上是靠販鹽發家的,到了“魚不啃”這輩的時候,家裡資產豐厚,良田千頃,房屋數間,真算得上是富的冒油了。餘家每次吃魚的時候,就讓後廚的傭人只割下魚肚子上沒有刺的那一丁點魚肉烹製,因此餘家的人吃魚從來也沒有像一般人家那樣啃過魚頭,魚尾之類的。
當地人形容他家的闊,就說人家餘家是真正的魚不啃,“魚不啃”的綽號由此傳開。
餘家的好日子到了解放後,嘎然而止。那時,全中國大部分地方都已經解放了,深處偏遠地區的普安市卻仍有幾股國民黨的殘餘力量在殊死反抗,這餘老爺做生意是一流的,對於政治形勢的判斷卻差之千里,他斷定國民黨樹大根深,遲早捲土重來,就明裡暗裡的費錢費力支援國民黨的殘餘。
沒想到,形勢發展到後來,國民黨氣數已盡,而共產黨卻已經順利的解放了全中國,併成立了全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成立後,餘家老小几十口擔心受到人民政府的秋後算賬,逃的逃,死的死,而餘家的唯一小孫子餘耀祖在餘老爺的安排下,也去了臺灣,投奔親友。
餘耀祖在臺灣呆了幾十年,終於熬到了改革開放,已經是一名成功商人的餘耀祖就在大陸實行改革開放後不久回鄉祭祖。
那次回來,餘耀祖受到了當地政府的熱情接待,讓他感覺到濃濃的鄉情。於是,他決定,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家鄉做點事情。俗語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餘老先生第一個想法就是盡一己之力,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出份力。
餘耀祖的提議得到了普安市政府部門的熱烈歡迎,因此才有了今天的聚會。黃一天進入市委三樓的小會議室的時候,看見黃一天和朱副市長也拎著包一前一後進了會議室,他想起周全的話,在心裡對自己準備了一張笑臉,也跟在黃一天的身後進了會議室。
外面正是三伏天,太陽底下熱的能讓人發昏,小會議室裡卻是另一番景象,一臺大功率的空調正在嗡嗡的努力工作著,所有參加會議的人都在舒適的溫度下怡然自得,談笑風生。
朱副市長和黃一天先後熱情的跟餘老先生握手,然後按照賓主的次序輪流坐下,黃一天跟在兩位領導後面,本想找個角落坐下就好,免了一番客套的程式,汪大凱書記客氣的對餘老介紹說:
“這位就是咱們普安市教育局的黃一天局長,他看上去很是年輕,但是對教育的發展和經濟的發展都有自己的理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餘老伸出手說:“局長真是年輕有為啊!”
黃一天趕緊也伸出雙手把餘老的手握住說:“哪裡,哪裡,餘老過獎了。”
客套完畢,黃一天仍就回到自己原先的角落位置坐下,恰好見敬大業正往自己這邊望,立即微笑表示回應了一下。
汪大凱書記見大家坐定,對大家說:“餘老不遠萬里從臺灣來到咱們普安市,我們首先用熱烈的掌聲對餘老表示最誠摯的歡迎。”
汪大凱書記話音未落,做著二十幾人的小會議室裡從各個角落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一片。
餘老衝大家揮揮手說:“諸位不用客氣,餘某遊蕩海外半生,心底裡真正的家鄉卻始終是咱們的普安市,如今能在有生之年回來看看已經是很滿意了,現在託諸位之力還能為自己的故鄉做點事情,真是覺得三生有幸了。”
喜歡升官有道請大家收藏:()升官有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