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凱書記見餘老提到具體事宜,也就不在客套上花時間,直接問餘老:“不知道,餘老先生對於咱們普安市目前的教育現狀有何看法,今天在場的諸位都是教育界的人士或領導,您老有什麼高見,咱們洗耳恭聽。”
餘老說:“高見談不上,不過我在臺灣生活多年,看到臺灣的教育模式也還是有值得大陸借鑑的地方。比方說,臺灣的學習是分為幾種型別,有些平民學校只要交很少錢就可以享受很好的教育,而也有一些專為有錢人的孩子辦的學校,教學內容會有一點點的不同,但是無論哪類學校都會跟國際教育接軌,使臺灣的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世界的大環境,學校培養學生的目標也是能夠適應國際標準的。”
汪大凱書記邊聽邊微微點頭說:“餘老可能不知道,咱們普安市雖然地處偏遠地區,教育方面卻是一直在國內的排名不算差的,咱們當地的百姓生活相比較而言比其他發達地區貧困些,大多數的家長都會把讀書當做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的重要途徑,所以在這方面的投入反而比發達地區要大些,思想上也更加重視。”
餘老感慨的說:“是啊!越是窮人家的孩子越是把讀書當成最好的出路啊。彼人這次回來就是想跟家鄉的幾位父母官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大家一起出點力,把普安市的教育事業的發展腳步加快步子,讓咱們的子孫後代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條件。”
汪大凱書記說:“不知道,餘老的心裡是不是已經有了什麼好的想法?”
餘老說:“我也是有點自己粗陋的看法,今天說出來,僅供大家參考。”
汪大凱書記說:“您過謙了,餘老,今天趁著教育行業有關的各位都在場,還請餘老不吝賜教。”
偌大的會議室裡,除了汪大凱書記和餘老的交談,四周安靜的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見。
黃一天雖然坐在角落裡不起眼的地方,卻還是渾身冒汗,他看了看坐在汪大凱書記旁邊的敬大業和朱副市長,都擺著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專注的眼神就像是自己上課時看到的最用功聽課的學生。
其餘的人,少有幾個熟悉的面孔,但大家無意例外的都一副全神貫注的樣子,除了負責記錄的秘書偶爾用筆寫字換個姿勢,其餘人都一動不動的坐著。
餘老說:“我計劃投資部分資金,對普安市發展最好的一中進行更好的改造,讓咱們的孩子也享受到最先進的教育資源和器材。”
汪大凱書記問:“您的意思是改進一中?”
餘老說:“也不全對,一中是個很好的基礎,我打算在原有一中的基礎上,把普安市的教育資源統一整合起來,組成一個非常強大的教育集團,可以透過提高學校的辦學檔次,從外地吸收更先進的教育資源來彌補普安市的教育不足,另外,我還想在一中設立一個教育基金,專門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以資助他們更好的完成學業,說的通俗點,我計劃在普安市以一中為基礎,打造一個附近幾省市都沒有的大規模的教育航母。”
此言一出,汪大凱書記帶頭鼓起掌來。
汪大凱書記說:“餘老真是好氣魄,讓我們這些晚輩有些無地自容,您這個提議真的是太好了,在座的教育界人士,不知道對餘老的建議有什麼看法?”
黃一天看到汪大凱書記一副挖到金礦的表情,心想,汪大凱書記最高興的應該是這次餘老的投資又將為他的政績添了顯眼的一筆。
現在的政府都更看重能見得到的政績,就像普安市最近正準備動工的飛機場,本來附近的幾個市都已經建了或大或小的飛機場,建好後還不是因為客源的缺乏荒在那兒,可汪大凱書記還是堅持要在普安建自己的飛機場,為了集資,竟然行政命令扣發了教師的一個月工資,搞的大家怨聲載道。
現在,有人主動為他新增政績工程,他真的是求之不得了。
汪大凱書記問在座各位的意見,在坐的卻沒有人應聲。
還是黃一天機靈,見冷了場,趕緊說:“餘老的建議實在是太好了,這可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要是辦成了,不知道普安市的老百姓要怎麼感激您呢。”
黃一天一邊說,一邊用閒談的口吻對朱副市長說:“咱們朱副市長主抓了那麼多年的教育工作,對這方面是懂的比較多的,餘老的建議真是把普安市的教育事業一步帶進了最先進的行列了,朱副市長,您說,我說的話在理吧?”
黃一天把話頭成功的交給了朱副市長,朱副市長趕緊接下說:“是啊!是啊!教育系統一直是個清水衙門,這麼些年,雖然咱們普安市的教育各方面發展的不錯,可是遇到添置點硬裝備的時候,就有些頭疼,餘老這次提出的建議真的是解決了咱們普安市教育事業的燃眉之急啊。”
黃一天想,這倆人一說一搭的配合的倒是不錯,外人又哪能看出來倆人其實因為教育局的事情正在不和諧,做官做到這樣,也應該是修煉到一定的層次了。跟這倆位比起來,自己演戲的道行就差太遠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朱副市長的話看樣子真是說到餘老的心坎上了,老爺子的臉上堆滿了笑。
餘老說:“大家過獎了,我的建議再好,要是想實施起來,還是需要諸位一起努力才能成功實現啊。”
汪大凱書記說:“您放心吧,餘老,這幾天我就讓人按照您的意思吧大致的合作方案拿出來,只要您一點頭,我們馬上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