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究竟是不是真的偏向於邕王,決定了幕後之人究竟是兗王還是邕王。
要是黃景是真心偏向於邕王,那幕後者就是邕王,要是黃景是假意偏向於邕王,那幕後者就是兗王。
而究竟偏向於誰,還得趙禎自己判斷。
“說說宗室的問題。”趙禎並沒有這麼輕易就讓江昭過關。
從江昭的策論就可看出,這絕對是一個務實的人。
作為君王,他要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江昭一嘆,沉吟道:“臣以為,世間萬物,五行相生相剋,八卦相剋相生,虛實相輔相成,應是自有道理。”
不同的人說話有不同的方式,江昭區區六品小官,說話理應偏隱晦。
不過,為免皇帝聽不出弦外之音,江昭還是沒有說得特別隱晦。
意思也非常清楚。
平衡之道!
這事,定然是有兗王與邕王中某一位的算計,可又能怎麼辦呢?
除了這兩位,還能有誰有資格承繼大統?
如今,兗王與邕王,無非是相差不大,方才針鋒相對,難分勝負。
而一旦皇帝有了清楚的偏向,那可就一方勢大,徹底出了結果。
屆時,哪怕皇帝並不過繼宗室,也不妨勢大的那一位成為“不是太子的太子”。
一方特別勢大,並涉及兩代君王交替,為免落伍,幾位尚未下場的內閣大學士也定然下場。
如此,趙禎被架空也就是遲早的事情。
時間一長,要麼來一場“禪讓”,要麼來一場宮變。
平衡,才是趙禎這位無子的老皇帝需要的結果。
既然要平衡,那就不能單獨懲處兗王與邕王中的某一位。
要麼兩位都懲處,罪及連坐;要麼都不懲處,輕拿輕放。
而究竟是懲處還是輕拿輕放,就看皇帝的決定。
反正,哪怕皇帝兩個都懲處了,江昭也不得罪人。
兩個都得罪,就等於不得罪!
事實上,皇帝要平衡,兗王與邕王又何嘗不要平衡?
這兩人,最期待的就是皇帝有偏向,最怕的也是皇帝有偏向。
二選一,勢均力敵,你怎麼敢保證皇帝一定偏向的是你呢?
是以,對於兩王而言,要是不能偏向於自己,那都不偏向也是一個可接受的結果。
趙禎沉默了。
無子的皇帝,難啊!
好在,江昭好歹給瞭解決方法,他一時倒也有了些頭緒。
“賀壽在即,就不說賀表的事了!”趙禎罷了罷手,餘光瞥相兩王,眼中閃過一絲失望。
“朕,前些日子得了一上聯,名曰:五事言視聽思。”
此言一出,不少大員面色微變,望向兗王與邕王。
所謂五事,也即貌、言、視、聽、思。
官家這一上聯,故意省去了一個“貌”字。
《尚書·洪範》有言:貌曰恭,恭作肅。
而肅,即是王者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