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砸招牌,樊樓這樣的大酒樓,尚未徹底掌握之前都不太可能冒險一試。
當然,要是真的掌握了這門做法,或許它會有一個新的名字。
炒!
這是一道樊樓掌櫃送的菜。
會元登臨樊樓慶賀,掌櫃自然是笑臉相迎。
席間,樊樓掌櫃問道江昭有沒有什麼喜好,有意留個善意。
江昭這人,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喜好。
要真是論起來,也就愛吃。
如此,這道新研究的菜也就送了上來,請江昭點評一二。
當然,掌櫃的也是想知道這種做法究竟能不能為文人所接受。
畢竟,文人講究雅緻和風度。
相比起蒸菜和炸菜,炒菜講究現炒現吃,油水往往附著在菜品上,拈菜的時候可能會存在油滴落到衣裳上的問題。
這可不怎麼雅緻!
此外,非蒸非炸,有點四不像,也不知會不會犯文人的忌諱。
江昭夾了塊肉,細嚼著品味了一會兒,不禁微微點頭。
如今,炒菜初創,水平自然是遠遠不如千年後那樣登峰造極。
不過,炒菜這個東西,不單是火候重要,調味也重要。
一個厲害的廚師,透過香辛料的調味就可以保住一個菜品的下限。
起碼江昭吃的這一份,已經有後世正常菜品的水準。
一邊,掌櫃正一臉期許的望向江昭。
“葷素得法,清而不膩,實是上佳。”江昭認真點評道:“若是以竹篾擔於碗內,亦或是燒製左右斜向的瓷碗,去膩存清,平添雅意,那就更好。”
簡稱,擺盤!
大酒樓的客人,往往都是來談事情、談生意的人,味道是一方面,格調也是一方面。
炒菜註定充斥油水,要是搞一塊小竹籃作為分隔油和菜,無疑是要好上許多。
當然,要是特製一種兩邊斜向流油,碗底盛油的碗,那就更好。
“小老兒拜謝江會元指點迷津。”
掌櫃一臉的欣喜,躬身行禮。
怪不得人家是會元呢!
就這兩條建議,非常務實!
江昭溫和一笑,罷了罷手,就要說些什麼,一道喊聲傳來。
“子川!淮左江郎,今歲會試第一,豈能無慶賀詩詞?“蘇子瞻握著羊毫筆,踮腳隔空喊道。
江昭仰首望了過去。
席面以右,蘇軾、蘇轍、章衡等人,興致高昂,已經提筆作上了詩詞,好幾十位舉子、貢士圍在一起,不時發言起鬨。
哪怕僅是望著,也能體會到那異常熱鬧的氣氛。
而當蘇軾喊了一聲江昭,幾十位舉子、貢士的目光立刻就移向了他,一臉的期許。
“子川,可賦詩作詞否?”章衡起鬨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