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臘月,新歲將臨,無論是苦讀詩書的學子,亦或是富農巧工,都已經過了最忙的那一段時間。
往後的日子,唯一要做的就是備好年貨,過好新歲佳節,為來年謀個喜慶。
也因此,人人清閒無事,簡直是閒得發慌。
一路上,因陳輔幾人跟著的緣故,一行近十人,望上去極為醒目。
有人望見江昭以及兩個抬著束脩六禮的力士,意識到什麼,連忙問道:“江大郎莫不是要去拜師?”
“正是!”書童禾生有禮貌的答道。
“走,一起去。”
一個個路人霎時來了興致,連忙跟上去。
同樣的場景,接續不斷,不一會兒就已然達到了幾十人的規模。
幾十人,無疑相當顯眼,不少路過的人一問,就有湊熱鬧的人自發答道:“江大郎兩次拜師而不成,這是要去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
揚州臨江海,本就繁華之地,讀書習文之人甚多,梅花書院更是天下聞名。
一路上,有意湊熱鬧的寒門學子、官宦子弟,乃至於一些小官小吏,已然過百。
一兩個人一起,走在路上無人在意。
十來個人一起,交談起來有了熱鬧的氛圍,走在路上就會醒目不少,讓人多看兩眼。
百十人一起,哪怕是再不關注街道動靜的行人,也會連忙抬頭瞧兩眼,順道打聽緣由。
這一來,又是不少人上前跟著湊熱鬧。
經詩會醉酒一事,江昭欲三次登門拜師的事情,早就醞釀了一段時間,傳得沸沸揚揚。
十個行人,起碼有一兩個選擇跟上去瞧一瞧。
此外,湊熱鬧的人中有不少讀書人,交談起來卻是未免多了一種風雅之意,那些走訪各地、有意附庸風雅的船商,也會連忙跟上去。
江昭為了拜得良師,自言不在乎臉面。
三次登門!
這種事情,要是成了就是難得的佳話。
要是不成,也是一段稀罕的談資。
既如此,親眼見證一番,何樂而不為?
行船無聊,吹牛你也得有的說啊!
一行人,以江昭為首,一連串持續擴大隊伍,連綿不斷,形成的行人長龍竟是長達百米。
一時間,人頭攢動。
.......
韓府。
看著遠遠走來的人群,負責迎人待客的韓嘉彥不禁心頭微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