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於將戰機的所有功能都加裝到了導彈上,也就相當於一枚自殺式無人機!
導彈的攻擊力雖然很高,可在太空的尺度下速度還是太慢了,只有飽和式攻擊才有效果,結果就是成本太高了。
為此,鐳射炮、電磁炮、乃至傳統火炮……這樣的低成本武器才是太空戰鬥的主要手段——其中又以鐳射炮為最。
鐳射炮最主要的優點就是速度快、無法被偵測,因為所有的探測系統全都是光速的,加上還有反射距離。
而鐳射炮的速度就是單程的光速,所以還沒等探測器收到訊號,鐳射炮的攻擊就已經到了。
可惜,鐳射炮的有效射程很有限,距離過遠就完全散射開了。
電磁炮或者傳統火炮發射的炮彈遠遠達不到光速,不要說光速了,就是千分之一光速都達不到!
因此,電磁炮和傳統火炮在太空中只有在超遠距離和近距離上才有用。
近距離就不用說了。超遠距離,是因為發射後的炮彈只要沒有阻擋就會一直飛下去,適用於先敵發現目標的時候進行突然襲擊。
只要算好提前量,一輪覆蓋式炮彈攻擊,目標就算提前探測到了也來不及反應——為了儘可能的增加炮彈的殺傷力、降低敵人的反應時間,炮彈速度是所有標準中最為重要的——因此,電磁炮就將傳統火炮給淘汰了。
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作戰實驗室制定了一套太空戰艦的航行準則——不能走直線,需要一邊航行一邊進行無規律機動——從這再次得出太空戰機的用途還是在偵察方面!
這樣的航行準則雖然會增加航程,但卻能有效的避免被人從突襲擊中——民用的太空船當然用不著。
總之,戰艦、或者說太空戰鬥平臺,其探測範圍和有效武器的攻擊範圍,就是其控制範圍。
在這個以戰艦為球心的球形空間內,戰艦就是絕對的壓制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只有當同等量級的平臺,才有對抗的能力。
就憑戰機那個小身板,在全自動的火控系統面前,其移動速度約等於零!
總不能將戰機當成導彈發動飽和式自殺攻擊吧——就算不顧飛行員的生命,可是以戰機的體量,攜帶的武器又能造成多少傷害呢?
太空戰艦可不是海面上的那些薄皮大餃子,為了抵抗太空環境,其結構和防禦力都是非常強的——有種二戰時戰列艦攻防平衡的味道。
而且,要建造出能靠近太空戰艦的隱形太空戰機,其成本可一點也不低,算上訓練成本更高的航天飛行員,每一架的使用、消耗成本……算了,還是用戰艦吧!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要想在戰鬥中取得絕對性的優勢,艦隊的編制又一次的成為戰力的標準之一。
艦隊的編制,有主有次、各司其職,按照現有的科技水平,大致可以劃分為防空護衛艦、多功能驅逐艦、攻擊主力艦。
防空護衛艦,憑藉其較小的體型、經濟性和機動性,以數量在艦隊內外形成立體的防空火力網,攔截導彈和炮彈,甚至可以用自己來當盾牌。
多功能驅逐艦,就是什麼功能都有,防空補充、對艦攻擊、戰機放飛、對地轟炸。是為了攻擊敵方小型戰艦,也是為了在低烈度戰鬥中充當主力,應該是平時用的最多的一型戰艦。
攻擊主力艦,顧名思義,就是為了攻擊而誕生的戰艦。強大的攻擊力、厚重的裝甲、極高的生存力——主要任務就是艦隊戰的輸出主力,為了消滅敵方戰艦而準備的。
缺點是使用成本比較高,每一輪攻擊都是無數的資源,所以一般都是在軍港內充當威懾力量。
歸根結底,戰爭,打的就是資源和生產力!
而資源,地球上的資源已經都有了主,所以風朝佑才跑到了太空來。
至於生產力……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
喜歡無限之漂流記請大家收藏:()無限之漂流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