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鐵骨 > 第373章 危言

第373章 危言 (第2/3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一起扛過槍 羅馬奴隸主 回到大明當崇禎 亂世逐流 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抗戰烽火之護國系統 建安賦 帶著診所去穿越 模擬人生,從朱厚照開始 輪迴大秦之魂 末流屠夫 怒方釵 帝國再起 太子之爭 特種進化 秘戰風雲 奮鬥在貞觀 三國:開局自爆身份,這天下穩了 靖康前夜,我成了鄆王趙楷 駙馬乃紅顏

“陛下,剛才有信使送來了一封朝裡的電報。是催陛下回朝的。”

“電報中可有提到有什麼事嗎?”

“這個,倒沒有。”

“那就不用急了。”

朱明忠笑道。

“他們是看不得朕偷閒啊,他們忙,也不想讓朕清閒,哎,朕其實也是挺辛苦的,昨天一整天沒消停。就像是追的這隻豹子,追了整整幾個小時,哎,怎麼就沒人幫朕把獵物都趕到眼前呢?”

想到另一個時空中,動輒獵虎數頭,鹿兔上百隻的“明君”,朱明忠忍不住嘲諷了幾句。不過也僅僅就是如此了。

“奴才們把野物趕過來,說白了也就是為了討好主子弄虛作假,由小見大,整個官場上,必定是為討好上官弄虛作假,身為人君,非但不去制止,反倒自以為得意,天下要是有這樣的明君,那史書裡也就沒有昏君了。”

陛下的話讓王瘐深以為然道。

“陛下所言甚是,臣當年年幼時,尚不知為何陛下曾痛斥官員奏摺中誇張言語,甚至令於奏摺中書寫“日行千里”的官員,去走上千裡,做不到立即罷官、流放,等後來考上了講武堂,臣總算是明白了陛下的苦心,春秋筆法、文人誇張,看似頗顯文采,可是於施政中非但無太多用處,而且還會誤導朝廷,引發禍亂,就像當年北直隸大旱,有官員奏講“北直隸赤地千里、饑民千萬”,如此誇張,雖看似好意,可是於朝廷非但無用,反而會導致朝廷無法得到準確的資訊,無法急時賑災、救濟,無法根據災情輕重緩急,調整救濟,若有失誤必定會導致民亂,所以,陛下才會下旨,將上此類奏摺的官員,一率革職流放,從此之後,我大明官場一改往日作風,再到後來郯城地震,各地皆如實上報房屋倒塌以及人員傷亡,還有災民數量,如此,才有了後來朝廷分輕重緩急,調派物資,才使得大災後百姓人心安定,未導致災難大飢。”

王瘐的話,讓朱明忠略點下頭,然後說道。

“不僅僅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其實舊時的奏摺的“文詞誇張”,其根源是官員懶政,施政辦事必須要有準確的數字基礎,就像戶部開支,難道也是隨意編出一個數字來?這顯然是不合適的,所以,朕當年治的是官員懶政,而不僅僅只是文詞誇張。”

文人浮誇。上千年來,這個傳統對於中國是災難性的。甚至可以說,中國之所以走到現在的這個地步,和文人的浮誇有著根本性的聯絡。對於他們來說,華麗而誇張的詞彙遠遠比更重要。

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用文學上的浮誇去表述事實是正確的。事實上,他們從一開始就錯了。事實就是事實。他們選擇浮誇的開始,華夏的文明程序就走向了一條歪路。

說罷,朱明忠扭頭看著王瘐問道。

“要是朕沒有記錯的話,王卿老家就在郯城吧。”

“回陛下,臣家鄉正是郯城,不過震後已經隨家人一同遷往四川了,相比於郯城家鄉,到四川后,日子過的倒是越發的寬鬆起來,後來臣能一路讀到縣學,考進陸師學堂,也多虧了家境的好轉,要不怕是上不了縣學的。”

默默的點點頭,朱明忠說道。

“縣學,等將來慢慢的也會免費的,不過這需要時間,再有二十年,差不多就可以了……”

建立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這是朱明忠一直以來的意願,現在大明已經建議了從社學到縣學,從府學到書院的四級教育體系。其實它們就相當於小學、中學、高中和大學。但是教育的發展是因為社會的發展所推動的,隨著工商業經濟的發展,教育會自行的發展下去。

在建立一個基礎之後,健全……還是教給社會去健全吧!畢竟,大明現在還不需要那麼多中學生。

“要是如此,到時,天下人必定對天家感激涕零。”

簡單的恭維之後,王瘐又說道。

“其實,當年臣之所以僥倖得活,全憑當年陛下要求各地修建路燈、鼓勵夜市,若不是如此,當年地震時,臣和許多人恐怕都會在家中安睡,只恐怕不知徒增多少死傷。”

即便是已經過去了十幾年,王瘐仍然會想起那場地震,想起當年的夜市。現在的大明各地對夜市早就習以為常,可是誰記得當年夜市初興時的驚訝?

那年的夜市,救下了多少人,沒有人統計過,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因為陛下的旨意,只恐怕自己早就死在地震中,那裡有機會考入陸師學堂,然後成為陛下近身侍從官。

“嗯,當年也是陰差陽錯啊!”

朱明忠笑了笑,對於當年的那場地震,他仍然是心有餘悸,畢竟中都同樣震感極強,很多房屋倒塌。唯一讓人慶幸的就是,傷亡有限,因為很多百姓都在街上逛著夜市。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夜市救了很多人,當然,儘管也有好事者把聖旨推行夜市與地震聯絡在一起,只不過,朱明忠從不曾承認過,甚至還斥責過這種聯絡,儘管當年要求各地推行夜市的初衷,就是為了減少傷亡。

“不過,這夜市時興後,市街總是熱鬧些,熱鬧點好啊!”

說笑著,朱明忠又說道。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