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當然是越來越多的啊,永樂年間南京國子監有足足9600餘監生,現在三京國子監才多少?不過萬餘人,再加上全國的書院,至少有3萬學士,差不多,每年一萬多吧!”
而且將來會更多!
從學校博士的那裡,林伯欽知道將來書院的規模只會越來越大,而那些專門學校,也有可能被其它的書院兼併。
“只有在學士十分珍稀的時候,就像當年陛下起兵的時候,才有可能工學學士一畢業就被派去造橋,醫科學士馬上能做院長,以後這種時代將會一去不復返了。”
那個時代的清河書院的畢業生是幸運的,他們剛一畢業就會受到重用,學醫的甚至可以直接成為醫院的院長,而現在只是作為醫生。
“的確如此,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林伯欽認真的點點頭。
無論是任何時代,處於草創期的人們都是十分有利的,在過去的十年間,起自於江的變革是千百年來所未曾有過的劇變。尤其是以海上貿易以及紡織為核心的產業興起,使得整個社會都迫切需要各種專門人才,同樣也需要專門知識。
也正是在這個浪潮中,大量的西學被引入書院,也讓大明的書院能夠據此培養實用人才,並以此為基礎,使得偏重實用的西學在大明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而那些專門人才,自然也受到上至官府,下至少普通企業的歡迎。學生即便是不為官,於企業之中,也可以獲得豐厚的報酬,而這一切,正是以清河書院為首的實學書院以及專門學校興起的原因。
但是現在,似乎局勢正在發生變化。
“哎,我們出生的太晚了。”
林伯欽這樣感嘆。
“不過應該還是有機會的,畢竟現在儘管學士越來越多,但是社會上對各種人才的需求也是很多的,就像你學的鐵路,這鐵路將來肯定會需要很多人,而修鐵路又需要大量的鐵、鍊鐵需要煤、需要鐵礦石,這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去從勘探線路、鍊鐵、採礦……反正,我覺得吧,雖然我們錯過了好時代,但是,這個學士,什麼時候都會需要的。”
好友的回答,讓趙玉真一愣,顯然好友也曾在考慮這個問題,而且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
被他這麼一說,茅塞頓開的趙玉真,點點頭說道。
“希望如此吧……”
不過儘管看似茅塞頓開了,可是他的心裡卻在考慮著另一個問題,他之所以會考慮這個問題,完全是因為大哥的那句話“現在學士那麼多,你要考慮好將來做什麼”。
也正因如此,在上週學校裡來了一名軍官在新生中進行招募的時候,趙玉真就心動了。不僅僅是如果他簽字的話,可以享受與軍校的軍官生同等的待遇,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只要成績合格,畢業後就會被授予准尉軍銜,從此之後,也就衣食無憂了,甚至在退役後,他也可以在土地以及退役金之間作出選擇。
也許他的心裡已經做出了決定,但是在表面上卻一點不敢流露。總覺得要是告訴好友,會有些對不起他,畢竟他做出了另一個選擇。
有時候,人的一生,總是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與機遇,而在這個時候,趙玉真做出了另一個選擇,他看著那些與妓女調情的同學們,忍不住感嘆著這種年少輕狂,當然,心裡仍然在為那個選擇而猶豫。
畢竟,這是關係一生的選擇。
“喂,你們聽說了沒有啊,如果,我們願意的話,可以到南洋諸國的朝天館裡,去申請資助,基本上,只要是書院的學生過去,一個月最少也有十兩銀子的補助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突然,趙玉直聽到同學這樣說道。
南洋諸國同樣也需要學士,他們儘管建立了書院,但是仍然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從大明挖人,所以他們同樣樂意資助書院學生就讀,相比於皇家有鼓勵金,他們的手筆更豐厚,每個月十兩,還不包括學費,這樣的付出當然需要回報,作為回報的是,他們在畢業後需要到資助國工作,至少工作十年。其實諸夏就是用資助換取這些青年學生移民諸夏。
“是啊,聽說,清河書院的學生,可以開到30兩!”
一時間,人們開始羨慕起清河書院的同學了,三十兩,足夠普通家庭過兩年的了,而這只是他們一個月的收入。其實別說是三十兩,就是十兩銀子,就足以讓他們在中都過上頗為奢侈的生活。
“哎呀,太遠了,諸夏雖是華夏,可畢竟太遠了,這天下雖大,又有那裡能比得上我大明啊……”
一旁的感嘆聲,讓趙玉真的心裡只是苦笑一下。
進入書院之後,才知道,他們可以面對那麼多的選擇,不僅僅是國內的選擇,就像是春秋戰國計程車子一樣,除了大明,還有其它的選擇。
“其實,去南洋諸夏也不錯。出人頭地……這不是很多人想往的嗎?”
林伯欽突然這樣說道。
“就像過去考科舉,到最後不也要到異地為官,廣西、雲南,都是有可能的,現在也要去黑水,去平南,既然可以去那麼遠的地方為官,南洋,又遠什麼呢?反正,只要能出人投地就行了……”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