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驚駭的看著大王,王忠孝無論如何都能無法相信,這番話居然會從大王的口中吐出,但更多的卻是不解,他不知道為何大王會如此高抬朱明忠,居然認為其將天下操弄於手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長儒,你看,從其去年遣水師往緬甸迎駕,再到本王聞知後,意欲用兵江北,而其又以利誘使李子淵北伐,再到他對李子淵百般忍讓,你當真以為,他是為北伐大計?”
冷笑一聲,直到現在,鄭成功才總算是看穿了朱明忠所下的每一步棋。
“難道不是為了北伐?”
王忠孝不解的問道。
“北伐?”
搖搖頭,鄭成功無奈的長嘆口氣。
“世人只看到朱明忠為北伐大計,居然如此忍氣吞聲,以至於世人皆言其委屈,道李子淵之奸詐,可是又有幾人知道,李子淵不過只是其手中棋子,現在李子淵看似據中原、奪山西,大有進取京城,為天下先之意,可是誰知道,他李子淵不過只是另一個李自成罷了!”
另一個李自成?
在王忠孝不解時,只聽到鄭成功繼續說道。
“他談不上什麼李自成,頂多也就是為他人做嫁衣,縱是李子淵奪取了京師,到時候,也不過只是為成仁做嫁衣,更何況,以本王看來,這京師,無論如何,都不會入其手中,長儒,你信不信,在他李子淵東出太行,與滿清主力決戰之時,成仁的水師就會入渤海、取塘沽然後直取京師,到那時,誰是北伐第一功臣?”
與其它的國人不同,出於“海盜”家庭的鄭成功比大多數國人瞭解海洋,也正因如此,他才會選擇“通海裕國”才會選擇“海路北伐”。原本看到了李子淵在朱明忠的“主動讓步”下,一步步的當起了所謂的“北伐先鋒”時,他還不太敢肯定朱明忠不過只是拿其讓誘餌。直到李定國的數萬大軍被其艦隊護送到廣州城下之後,鄭成功總算是不再懷疑了,他相信自己的判斷,甚至,也正因為李定國佔據了廣州,使得鄭成功認為自己徹底看穿了朱明忠的算盤。
“這……”
所謂“北伐第一功臣”,必定是指京師克復的首功。在王忠孝欲開口時,又聽大王說道。
“其送李定國奪取廣州,那李定國與本王有當年之積怨,今日縱是本王奪以福建,亦不得不分神於李定國,若是李定國北上,自可入長沙,臨湖廣,到時候,李定國與蒼水兩人皆可為其助力,北可取湖廣,誅不臣,東可入江南、福建,行私伐,如此計策,早在一年前成仁就已經盤算妥當,而我等入其榖中全不自知,此等心思,又豈是尋常人所能比?”
大王這麼一說,王忠孝的後背頓時便湧出一陣冷汗來,原本想不通的事情,這會全都想通了,過去他甚至也曾嘲笑過朱明忠的“傻”,可現在一想,那裡是他傻,分明就是早在一年前,他就已經把全天下人都耍了一遍。
一個在去年就已經算好今天一切的人,怎麼可能會是傻子,而更讓人心驚的是什麼?是全天下的人都是或主動或被動的成了他的棋子,即便是看出來了,也只能如此,
“大王……”
王忠孝沉吟片刻,然後說道。
“大王,以臣看來,那李子淵他日很有可能死無葬身之地!”
想到今日的忍讓,王忠孝頓時同情起李子淵來,同情起他入榖中而不知的“愚蠢”,他甚至已經料定了李子淵的結局,最後李子淵必定是“不臣之逆”。
朝廷在淮王手中!
突然,王忠孝猛然睜大眼睛,看著大王說道。
“大王意用兵臺灣,莫不是為了?”
“李子淵的死活,與鄭某無關,此等小人,縱是他日大明中興之時,亦不能與其朝殿為臣,只是……”
凝視著遠處,鄭成功又冷笑道。
“無論如何,本王是絕不會容他人以不臣之名討伐本王!”
這才是鄭成功用兵臺灣的原因所在。在說出這句話之後,鄭成功突然冷笑道。
“不過,成仁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所謀劃的一切,皆在臺灣,皆在萬年!所以……”
凝視著大海的對面,鄭成功的神情中帶著期待,正因為他看到了其中的機會,所以才會用兵臺灣,現在,臺灣甚至比北伐更重要。
“本王只有待他北上之時暗度陳倉了!”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