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鞏成琪又壓低了聲音說道。
“幸虧當時見機的快,沒往武昌去,要不然,恐怕還見不一定能見著黃兄……”
“可不是,當初小弟也是想到武昌來著。可轉念一想,那些個明軍肯定是要打武昌的,咱們往武昌去,那可不就是自投羅網嗎?所以小弟才反其道而行之,到了江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黃田雲在感覺有幾分慶幸之餘。心底多少又有那麼一些得意。畢竟當初若是去了武昌的話,沒準兒現在已經淪為了階下囚。甚至都可能丟了性命,哪裡像現在這樣自在。
“哎,你說說,這,這大清國的氣數是不是真的沒了?”
黃田雲一邊說,一邊抱怨道。
“你說這算是什麼事?想我十年寒窗苦,朝廷要補官到地方,原本尋思著這是個當官的好機會,可誰曾想,卻落得這步田地,你說,你說,現在西征的時候,咱們還有地方逃,可若是再過幾年,萬一這大明的朝廷北伐了,到時候,到時候,你說我該怎麼辦才好?到時候萬一給當成漢奸砍了頭,我找誰說冤去……”
這抱怨聲還沒說完,黃田雲又是一副失言後恐慌的樣子,他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四下觀望一圈,這會兒,他才意識到自己是身在江北,這些話可不能亂說。然後將聲音壓得更低。
“鞏老弟,你是京城裡頭出來的,接觸的人多,見識更廣一些。你說,這大清國的氣數,難不成真的沒有了?”
被他這麼一問,鞏成琪整個人都陷入沉默之中,氣數這種東西誰都說不清楚,可現在這局勢。
就眼下這局勢來看,大清國似乎真的沒有什麼氣數。難不成這當真是冥冥中早就註定了。胡人做不得漢人的天下?
“氣數這東西,誰知道?”
搖搖頭,鞏成琪低聲回應道,
“這種事情,誰又能看得明白,擱去年之前,誰能想到大明朝還能翻出這樣的氣勢來?”
去年這個時候,大清國的氣勢,可是蒸蒸日上啊。可是哪成想到,不過只是轉眼之間。一切就全都改變了。
“這,這該不是真是老天爺讓大明翻了身吧。”
黃田雲又自言自語道。
“若不然,你說,這歷朝歷代可有像大明這樣的,都到了這份上了,還能翻身上不說,而且一下子還猛將如林了,別的不說,就說這江北的朱經略,那可也是人中龍鳳,你瞧這江北,可比過去好多了。”
現如今,他也不像過去有那麼多顧忌了,對於已經開始懷疑起大清國氣數的黃田雲來說,他之所以會這麼問鞏成琪,一來是沒有了顧忌,二來恐怕還是想徵求一下他的意見,看看對方的意思。
深有同感的鞏成琪點點頭,輕聲說道。
“這誰知道?”
雖說不知道,但鞏成琪卻知道,他為什麼來江北,是因為他覺得在這裡最踏實,最不需要擔心性命危險。而不用像在其它地方那樣,不是擔心碰到黑店,就是擔心碰到土匪,相比於其它地方,江北無疑更安全,
莫非這裡才是真正的太平之世?
在亂世中,能有這麼一片太平的地方,著實不容易,至少說明這裡的主政者確實不是什麼庸才。
話說回來,若是他朱明忠是個庸才,恐怕也成就不了今天的這番事業。如果不是他一戰定了乾坤,讓達素的10萬大軍不是被砍掉了腦袋扔到黃河裡餵了魚就是被他扔到了海外當了苦力。今天的大明又豈會有這般蒸蒸日上的氣勢?
難不成,這就是氣數?
莫不是大清國的氣數就是止步與此?而這江北的氣數就是大明的氣數?
“哎,這江北好是好,就是對咱們太苛刻了,非說咱們是什麼漢奸,若是將來大明得了天下,你說那可怎麼好?”
說著,說著,一不留神,黃田雲就把他最擔心的地方給說了出來,瞧著周圍的百姓,唯恐他們聽到了自己的話語。突的,他又說道。
“鞏老弟,你說,若不然咱們就留在這江北如何?若是在江北謀個出身,往後還能再說咱們是漢奸不成?”
剎那間,鞏成琪只覺得的呼吸為之一滯,四周都靜靜的,連樹梢頭的鳥鳴聲都能清晰地聽見,
留在江北?謀個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