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它!
無非是為了銀子!
那些曾經的驛卒們之所以一個個的殷勤非常,所為的無非就是銀子,因為他們吃的不是官府的鐵飯碗,而多勞多得的瓷飯碗。
過去驛站是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所有的費用都是由朝廷負擔,如果驛站管理嚴格的話,那麼驛站系統的開支不是很大,基本上不會給朝廷造成多少財政負擔。但是隨著官僚系統不斷逐漸膨脹,官員出差變的頻繁,再加上制度上的約束上的形同虛設,於是,官僚集團的各種私人接待也被轉嫁到了國家驛站上,迎來送往,大吃大喝,使得驛站支出急劇暴增,地方上叫苦不迭,國家的經費不夠,只得由攤派地方,如此一來,驛站就會成為一個無底洞。
而這同樣也是明末裁撤驛站的原因之一,崇禎帝宣佈裁撤天下驛站,這不經意間的改革,最終卻要了大明的命,在被裁撤下崗的千千萬萬個驛卒中有一個叫李自成。
不過當時驛站並沒有被盡數裁撤,而只是裁撤了三分之一,在滿清入關之後,這驛站又得到了加強。而在朱明忠奪得江北之後,面對江北的大大小小上百處驛站每年數萬兩銀子的開支看似不多,但是他卻深知驛站在中國歷史上,是如何在王朝的中晚期開始,演變成無底黑洞。甚至因為驛站制度日益腐敗,不能有效地傳達官方文書、命令等。
也正因如此,如何改良驛站制度就成了必須要解決的事情。傳統的官辦驛站只傳遞官府文書,不寄私人信件,普通民眾家書的傳遞只能依靠託人捎帶,但是這種方法傳遞時間長且不安全,在永樂年間出現了專門傳遞私人信件的民信局,從而方便百姓寄信。
而朱明忠對驛站系統的改進第一步,就是在其基本上設立了郵政系統,透過寄送民信獲得利潤,在這一過程中,江北和常州的郵政官局吸取民信局的長處,針對民信局的弱點,在資費調整、業務興革、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均有所改進,並且透過立法禁止的方式,取代了民信局。
而在這個過程中,發行郵票、設立郵箱,設立派信員等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在新年前後,借鑑後世先進管理經驗的郵政系統已經開始贏利,而政府的公文傳遞同樣依存於這一系統,從而將最重要的一個職責從中剝離。
與此同時,在江北大規模整修官道的同時,對驛站大刀闊斧的改革同樣也在進行中,在驛站的改革中,與官路的養護維護借鑑後世的公路收費制度一樣,朱明忠直接借鑑了後世的高速服務區,將原本只為官府服務的驛站向外開放,進行市場化的管理,讓其自負贏虧,當然,作為對驛站的維護,在官道兩側一里內,除原有驛站外,非市鎮處禁止百姓設立客棧、野店,從而保證了驛站的利益,至於原本的客棧、野店則都併入驛站之中,畢竟郵政的設立,分流了大半的驛站驛卒。
在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之後,驛站已經完全從江北剝離了出去,非但江北不需要再負擔驛站的開支,甚至每個月還可以收取一定的服務站利潤,雖說每月只有區區千餘兩,但相比於曾經的負擔,卻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而更為重要的是,這服務站的設立著實方便了過往的客商。
即便是鞏成琪在這服務站中舒服的洗了一個熱水澡之後,神清氣爽的他,同樣也是為這服務站與驛站的不同而驚歎,而在用飯時,更是驚訝於服務站的便利。除了尋常的可以點做的菜餚之外,還有所謂的“快餐”。
“這快餐一人只需要幾十文錢,最便宜的只要十幾文,就是兩個饅頭加四樣素菜,外加一份稀飯,不過這出門在外的,可不能苦了自己,再怎麼著,也得加一份肉菜不是,只要二十文!”
那似夥計多過驛卒的少年,腆著臉笑著。
“不過先生您老一看就是讀書識字的先生,定是不會點這快餐,廚房裡的胡師傅燒得一手好菜,若不點上兩道先生您嚐嚐?”
鞏成琪當然沒有讓這少年失望,他非但點了幾個菜,而且還點了些酒,甚至還為下人們點了三十文的快餐,如此一來,那少年侍候的自然更加殷勤。
當天晚上,夜色漸濃時,置身於房中的鞏成琪,默默的在心裡盤算著。
“住宿、投宿、再加上馬料,這樣一天的開支最多也就是500文上下,百里一兩,不但夠用,而且還能有剩下的的……”
百里一兩,這是江北的官員差旅開支,因為驛站改成了服務站,所以官員上任驛站不再提供任何無償服務,所以其便制定了每百里一兩差旅補助,當然,這個一兩指的是七品以下官員,隨著品級的上升,其差旅費也隨之增加,若是一品官的話,就是百里五兩銀子。差旅之外再無其它的補貼,花的少,剩下的落私人之手,花得的多,自掏腰包。
“算起來,若是全國皆是這樣的話,我從京師往黃州赴任,頂多也就是五十兩銀子,可若是沿途都在驛站,這吃用開銷,恐怕不下百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略微比較一下,鞏成琪忍不住暗自稱讚道。
“這朱明忠倒當真有幾分治理天下的才能!”
雖說視其為賊寇,可是鞏成琪仍然不得不佩服朱明忠在江北推行的驛站改革,不過,最後他難免又頗為微詞的為朝廷找著藉口。
“不過,這樣的驛站又豈能推至全國的,若是偏遠不通商旅的地方,又該如何?況且,這官道如此修整豈不也是勞民傷財?”
不過,在隨後的幾天中,隨著一路往南不斷的深入江北,隨著瞭解的加深,所瞭解到的一切,完全顛覆了他的想法。
儘管江北的官道非常平整,但是徵收通行費的收費站在道路上比比皆是,特別是在必經橋樑、渡口,每次都會收上幾文錢,瞧著不多,但卻往南,看著過商的路人之多,鞏成琪總算是明白了。
“這路又那裡需要官府掏銀子!根本就是過往客商在出銀子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