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傅介子遇險
因此劉進已經計劃好了,除非有做到萬無一失的準備,重新丈量土地絕對不能輕啟,否則極有可能造成帝國崩殂。
思及此,劉進思索了很久,覺得未來丈量土地最合適的時機應當是在徹底剿滅匈奴之後,匈奴人獻上降表之後,那時定然是作為皇帝威望最為鼎盛的時期。
思及此,劉進已經開始謀劃在未來,如何做好丈量土地的前期準備,並隨時關注大司農霍光的重新丈量土地措施。
而在此時淮陽郡鄭氏家族卻因此前劉進頒佈的廢除避諱制度的詔書引發了激烈的衝突。
淮陽郡鄭氏,其乃春秋戰國鄭桓公後裔,漢初鄭氏先祖鄭君曾做項羽手下的將領;項羽死後,不久就歸屬了漢朝。
漢高祖劉邦為確保投降之人的服從性,便下令所有項羽的舊部下在提到項羽時都要直呼其名“項籍”,然鄭君偏偏不服從詔令。
故漢高祖劉病下3旨把那些肯直呼“項籍”的人都拜為大夫,而趕走了鄭君,後鄭君活的年歲頗長,死於漢文帝時。
在漢武帝時期,淮陽郡鄭氏又出了個棟樑叫鄭當時。此人在漢景帝時,任太子舍人。漢武帝時,歷任魯中尉、濟南郡太守、江都相、右內史,後來因在竇嬰、田蚡爭論中首鼠兩端貶官為詹事,後來任大司農、丞相長史、汝南郡太守,追回死在了汝南郡太守的任上。
鄭當時此人及其會做人,每逢上朝,遇有向漢武帝進言的機會,他必得稱道天下的年高望重的人。
且其人是出於編織關係網的目的還是其本人就是那種喜歡舉薦人的人,別人也不清楚,但卻推舉士人和屬下的丞、史諸官吏,言語中時常稱舉他們比自己賢能。
而且其人從不對吏員直呼其名,於屬下談話時,謙和得好像生怕傷害了對方。聽到別人有高見,便馬上報告漢武帝,唯恐延遲誤事。因此,餚山以東廣大地區計程車人和知名長者都眾口一詞稱讚他的美德。
許是承其人情的人太多了,後來鄭當時的兄弟子孫因他的緣故,官至二千石者有六、七人之多。
一個小小的淮陽郡鄭氏,近枝子孫出現官至兩千石的六七人委實厲害了,恐怕淮陽郡的太守也得看他們鄭氏的臉色。
而此次避諱引發的爭端卻切切實實發生在了淮陽郡鄭氏境內。
這一次,廷尉楊信收到了一件頗為棘手的案件,案件情況便涉及到廷尉楊信的避諱制度,甚至還涉及到劉進定下來的八月份的人才選拔之事。
事情情況如此。
淮陽郡鄭氏偏房的孫子其名為鄭曼君,其母頗為不受寵,後來鄭曼君的父親去世之後,其日子愈發悽苦。
然其母卻是極有見識之人,便是條件再艱苦,依舊令鄭曼君刻苦讀書。
鄭曼君也是極為爭氣,十四五便在淮陽郡小有名聲。
然其為偏房,其父親死後因嫡系分給他的錢財也不多,人脈也全部被嫡系所褫奪,因此即便是小有名氣,過的卻不怎麼樣。
到漢武帝后期,舉茂才舉孝廉已經被當地權貴所把控了。
縱然是在他們那一枝,鄭曼君方才是最有學問的,但茂才孝廉的名額還是給了他們那一枝嫡系了。
然而誰知道後來因為劉進的父親劉據任皇帝的時候,曾令各郡賢良文學前往辯政,舉孝廉的鄭曼君這一枝的嫡系之人也隨大流前往辯政了。
然在辯政的時候,當時還是琅琊王的劉進一陣氣勢恢宏的辯論,一下揭穿了這一批賢良文學皆是隻為門戶私計之人。
因此這群賢良文學被劉據一棍子打死,不再使用,且這一枝的千石以上的人員也均已經退了下來,其勢力有所衰減,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這一枝也是底蘊深厚,錢財人脈依舊存在,想著嫡系的老大不行便推嫡系的老二。然令他們沒想到的是此後更是數年朝廷未再補充人才。
這一次人才選拔之舉,已經被鄭曼君這一枝的嫡系掌舵人視為打翻身仗的機會。
因此人才選拔的政策一出來,他們這一枝嫡系便千方百計研究這次考察是怎麼考察的,甚至專門令駐留在長安的人安排專人關注此事。
且相關的考核資料在《大漢日報》釋出之後,他們便第一時間組織嫡系進行學習。
然只有鄭曼君這一枝的嫡系提前知曉了。
而鄭曼君這偏房庶枝自然知道的晚了。
其母也一直想讓自己兒子出人頭地,千方百計為鄭曼君尋來《大漢日報》給其兒子學習。
然淮陽郡的初步考核很快就開始了,他鄭曼君並未學多久便參加了考試。
要不怎麼說鄭曼君的學習能力頗強的。
即便是沒學多久,鄭曼君依舊以吊車尾的排名透過了郡初審,進入了前去京中參與考核的機會。
巧的是,他們這一枝的嫡系竟然在所有落榜的人中排第一。
知道這件事之後,鄭曼君他們家的嫡脈第一時間便前往了鄭曼君家中給鄭曼君及其母做工作,令鄭曼君放棄到手的名額,給他們嫡脈落榜的人一個進京參與考核的機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鄭曼君及其母自然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