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傅介子
很多內容張安世自然不敢定奪,但寫信的如同鵝毛大雪一般往《大漢日報》報社遞送,張安世自然也不敢怠慢,自然要及時將相關材料送至劉進處。
傾聽來自民間的聲音,其本身便是一個皇帝該做的事情,對於《大漢日報》報社收到的信件,劉進自然也非常重視。
因此他特意組織中朝的光祿大夫、太中大夫、議郎等在宣室殿聚集準備商討一番此事。
看著中朝一個頗為年輕的臉龐,劉進心中想著:“恐怕未來這群人便是大漢的柱石了。”
看眾人聚齊,劉進也沒多廢話,直接進入主題道:“諸位。《大眾日報》報社收到的來信諸位都可曾看了?”
“看了,看了。”
眾人紛紛應道。
劉進繼續問道:“諸位以為朕當如何?”
這時候一嘴角尚有一絲青色絨毛的小年輕站起來對劉進說道:“陛下,臣以為不可不重視。
昔日堯帝對百姓細細詢問,故知曉百姓之疾苦。舜帝聽數家之言,故無能治水之輩不能矇蔽聖賢。
而秦胡亥偏聽偏信宦官趙高之言,望夷宮中被屠戮。
今《大漢日報》乃傾聽百姓心聲之所。
百姓皆討論此人才選拔考核內容之事,臣以為或可擇眾者而從之!”
劉進一聽這話,心中感慨一句,還是年輕人,不成熟啊。
《大漢日報》報社收到的信件其眾者為何?
乃是建議劉進修改考試內容。
這考試能容能修改嗎?
自然是不可能修改的,若是修改了怎麼能夠達到最大公約數的公平?怎麼選拔出來真正可用的人才?
要知道,劉進並非要的是一批有天才設想出謀劃策的人,他更想要的是能實實在在幹事的人。
無論是算學、公文,只要有這兩點基礎,稍加培訓便可幾乎勝任目前所有的官職缺口。
至於他們的進步,那自然是要看他們的造化了。
而且退一步而言,很多時候有天才設想出謀劃策之人也不見得能用。
如漢文帝時候的賈誼一般。
賈誼有真才實學嗎?
自然是有的,21歲便被委任為博士,出任博士期間,漢文帝出題討論,針對大漢的情況,賈誼每每有精闢見解,應答如流,獲得同儕的一致讚許,漢文帝非常欣賞,破格提拔,一年之內便升任為太中大夫。
之後又連續上奏獻上了《論定製度興禮樂疏》、《論積貯疏》、《諫鑄錢疏》等。
分別提出了嚴格按照禮樂制度,維護皇帝尊嚴、重視農業生產,重農抑商、上疏討論禁止私人銖錢,甚至部分內容還明目張膽的提及削藩。
不少奏疏深得漢文帝之心。
然這樣一個有才學,有水平之人,為何一直未得到漢文帝重用?
蓋因賈誼他不懂政治。
他的主張太超前了,太激進的,反對力量太大了,斥責的聲音太多了。
或者說紙上談兵有一套,然卻根本不會考慮實際問題,進行實際分析。
尤其是其甚至還提出“列侯悉就國”,遣送列侯離開京城到自己封地這樣的措施。
更是太過尖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