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知遇之恩大於天。
吳放能在北疆擁有僅次於郭佑寧的話語權,少不了郭佑寧的提拔。
但吳放卻不是郭佑寧的人。
大概所謂知遇之恩,也是要分個先來後到的。
郭佑寧很不巧,是後提攜吳放的那個。
頭一個讓吳放感恩效忠的,是許相逢。
接近郭佑寧,利用同窗情誼博得郭佑寧同清,成為郭佑寧的左膀右臂,從而獲得足以左右北疆的權力,監視郭佑寧的一舉一動,是他向許相逢報恩的方式之一。
或許在他看來,郭佑寧對他的提攜,不是知遇的恩情,而只是他自己殫精竭慮地謀劃後的理所應得罷了。
否則,上一世他也不至於做出,在郭佑寧被困之後,將郭佑寧獨女郭佳軟禁,以此脅迫羊城留駐的鎮北軍不要輕舉妄動。
隨後,他又以郭佑寧有遺令,縱然他在前方身死,也要守住羊城,守住北疆最後的防線的說辭,讓留駐在羊城的鎮北軍不敢違抗郭佑寧的軍令,率軍支援漠城。
加之郭佳身在羊城,哪怕是為了保護郭佑寧唯一的血脈,在沒有接到郭佑寧的增援令之前,他們也不敢輕易前往支援。
而實際上漠城數封求援信,郭佑寧數道增援令,還沒進羊城十里亭範圍,便被吳放指使馬志安讓人截了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馬志安被調回羊城後,也是受了吳放的提拔,才坐到了郭佑寧副將的位置。
最後郭佑寧上前線,卻讓馬志安留守羊城,也是吳放的主意。
可笑的是,郭佑寧上前線之前,便知溫哲茂大機率是不會留著他這個曾經心向端王的舊臣,此去恐將是有去無回。
於是,其臨行前,便託孤吳放,讓其二人無論如何保全郭佳,不求大富大貴,至少讓其能安穩地過完一生。
卻不想郭佳早就是被人盯上的棋子。
吳放讓馬志安以郭佳為要挾,郭佑寧遺令做藉口,為得就是讓羊城鎮北軍有所顧忌,明知前線兇險,也不敢輕易出兵增援。
而他讓馬志安扣下的那些求援信、增援令,最後都成了自己趕至北疆後,馬志安怕死遂按兵不發,以致貽誤軍情的證據,給了自己名正言順立斬馬志安,發兵救援郭佑寧的立場。
也是因此,才讓她得以在郭佑寧死後,迅速接掌北疆一切軍政要務,一舉在北疆站穩腳跟。
而他卻是早就算準了,就算自己一到北疆就發兵增援郭佑寧,郭佑寧也撐不到援軍到的那一刻。
這是許相逢作為曾經端王黨羽之首,對溫哲茂的投誠。
以整個北疆的兵權,以曾經自己手下手握重兵的第一大將的頭顱。
喜歡重生之將女為帝請大家收藏:()重生之將女為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