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曾筠與張鵬翮一樣,都是歷史上的治河名臣。
張鵬翮在原有的歷史上,主要活躍在康熙朝晚期與雍正朝早期,除了擔任河道總督之外,後來在康熙朝升任吏部尚書,並任文華殿大學士,最終病逝與雍正三年1725年)。
嵇曾筠則主要活躍於雍正朝,和張鵬翮一樣,在河道總督之外,也升任過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最終病逝於乾隆三年1739年)。
【講真,最近一直用換源app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huanyuanapp 安卓蘋果均可。】
這兩位青史留名的治河名臣,水利專家,沒有因為此方世界歷史走向的變動,而泯然眾人,是金子總會發光,在劉漢帝國,依然極具名臣之姿。
薛蟠在與他們共事的過程中,在他們的身上,學到了許多。
張鵬翮和嵇曾筠,對比他們年輕了幾十歲的薛蟠,也並不以晚輩後生相待,而是視為同道中人。
薛蟠年紀雖然小,但是做的事情,張鵬翮和嵇曾筠都是看在眼裡的,雖然有一些事情,即便是以張鵬翮和嵇曾筠的閱歷,依然無法完全理解。
不過,只透過那些可以看到明確成效的事情,他們就能知道,薛蟠是一個做實事的幹臣。
做實事的人,最欣賞的,自然也是同樣能做實事的人。
薛蟠和張鵬翮、嵇曾筠打好關係,對他以後的前程,也會有影響。
太上皇萬靖帝,和當今聖上永昭帝,都算是太平天子,因為劉漢帝國的基業,已經被太祖天隆帝、太宗宣武帝打造得非常堅實了。
劉漢帝國這些年雖然一直內憂外患不斷,但是祖宗基業足夠厚實,君臣也算相得,所以日子相對而言,還是能過下去。
尤其是永昭帝,雖然是意外登上大位,不過坐上皇帝寶座之後,也湧現出一番雄心壯志。
儘管目前,永昭帝在朝局方面,還要受到退居龍首宮的太上皇萬靖帝的掣肘,無法盡展抱負。
但是對張鵬翮、嵇曾筠這樣,有真本事,又能踏踏實實做事的肱骨之臣,今後勢必還會重用。
這也算是薛蟠在官場中經營出來的人脈。
治河總督衙門有張鵬翮、嵇曾筠這兩位水利專家、治河名臣坐鎮,薛蟠沒什麼不放心的,南下巡視一圈,也沒提出什麼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對張鵬翮、嵇曾筠來說,薛蟠只要把長蘆鹽政每年需為治河新策供應的兩百萬兩銀子,如數按時送到,就已經算幫了他們大忙,其他事情,不需要薛蟠再多做什麼。
當然,除了銀子,薛蟠送過來的食鹽、鹹魚,以及各種書籍,自然也是越多越好。
這個時候的大臣,一般都是身兼多職。
像張鵬翮,除了是治河名臣、水利專家,還同時是理學名家,對程朱理學、王陽明的心學,都有一定的研究。
這個時代的官員,基本上都同時兼顧著學者的身份,並且學問精深。
畢竟都是從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一路考出來的,沒有足夠的學識積累,很難闖過科舉的獨木橋。
薛蟠在這方面,就要遜色張鵬翮、林如海那樣的真正的學問大家很多了。
好在,張鵬翮等人,並沒有薛蟠在四書五經、詩詞歌賦方面不學無術,而看輕他。
薛蟠也沒有知恥而後勇的意思,經書確實是讀不進去,在作詩填詞上也沒有什麼天賦。
幸好作為後世人,學識的精深程度,無法和這個時候的學問大家相比,但是要說知識的廣度,薛蟠卻有幾分自信。
與張鵬翮、林如海閒聊的時候,天南地北、天文地理,都能扯上幾句,不用擔心沒有話題。
這其實也是薛蟠攻略林黛玉、史湘雲的法寶,對她們那些閨中女孩而言,薛蟠口中那些稀奇古怪的知識,自然更有吸引力。
且說薛蟠在永昭六年的秋天,南下巡視過黃河北向河道的修建情況,返回天津,本來是打算處理幾天公事,便回京城去。
這次離京,不知不覺又已經將近兩個月的時間了。
被外派到長蘆鹽政之後,因為還兼著崇文門稅關衙門和煤務提舉司的職位,所以薛蟠原本是打算,在天津公幹一個月,再回京城一個月,如此可以兩相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