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長蘆鹽業公司治下,包括開平煤礦,已經發展出了兩萬人的產業工人群體,再加上他們的家屬親人,影響到的人口,多達十萬人。
這十萬人,和受西山煤業公司影響的四五萬人,現在都成了薛蟠的忠實擁躉,薛蟠在他們中間,威望可以說達到了一言九鼎的程度。
有不少鹽戶的家裡,都已經為薛蟠供起了牌位,祈願他能在長蘆鹽政上長長久久的幹下去,大家才能跟著他一起脫貧致富奔小康。
薛蟠截留的那二三十萬兩利潤,主要是用在由長蘆鹽業公司成立的漁業公司上了。
現在,薛蟠從京城西山煤業公司抽調的八十名保安隊,在天津擴充成的五百人的保安營,已經一分為二,一部分留在陸上,繼續深挖火槍火炮的潛力;一部分上了漁業公司或賣或自建的大小船隻,開始接受海軍訓練。
為此,薛蟠還透過賈家的關係,從廣州的粵海將軍治下,重金請來了幾位退役的老水軍,充足漁業公司船隊的教習。
漁業公司船隊,名義上是為出海捕魚所建,建成之後也確實乾的都是捕魚的活兒,但是登船的保安營隊員,卻沒有一個學習捕魚的技術,出海捕魚的活計,都由招募來的漁民負責,隊員們訓練的都是水戰的技巧。
目的不言而喻。
薛蟠明面上之中漁業公司船隊上,花費了二三十萬兩銀子,實際上並沒有算買船建船的費用。
薛蟠讓二叔薛猥,在南邊花了二三百萬兩銀子,一條載重量高達萬石大型海船,四條載重量五千石的中型海船,載重在千石以下的小型海船,更是多達十數艘。
組成船隊的總排水量,已經不遜於天津左衛水軍營的那幾艘老掉牙的戰船了。
當然,薛蟠買的並不是新船,而是被南邊的海商淘汰下來的舊船,若是新船的話,一艘萬大大船,造價就有幾十萬兩,實在買不起。
不過,漁業公司船隊的主要活動範圍,是在渤海灣裡,這裡相對而言,風浪要平緩一些,這些舊船,經過一番修整,出海還是沒有問題的。
另外,漁業公司還自建了十幾艘載重三五百石的小船,以及把天津周邊所有漁船,都徵集在了一起,甚至還從渤海灣的山頂沿海,徵集了不少漁船,數量加在一起,足有幾百艘。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春季開漁的時候,數百艘大小船隻揚帆出海,那種壯觀的景象,實在難以言表。
出海的時候,那幾艘大中型海船,並沒有撒網捕魚,而是遊曳在小型漁船周圍,以作護衛。
長蘆鹽業公司保安營的兩百多名水兵,連那幾艘大中型海船都填不滿,更不要說數量眾多的小漁船了。
實際上,出海的時候,天津左衛水軍營的數百名將士,也脫掉了軍服,換上了長蘆鹽業公司保安營的隊服,假裝成保安,實則行出海訓練之實。
這樣的規模的船隊,一次出海,不僅能讓水軍將士們,得到難得的實訓,跟隨的數百艘漁船,滿載而歸,也能捕回幾十萬斤海魚。
單是這些海魚,發賣出去之後,不僅能把船隊出海的費用全部抹平,還能收穫不少盈利。
長蘆鹽業公司的船隊,現在已經成為長蘆鹽政盈利的有力補充。
薛蟠計算過,單是四五個月的魚季,就能盈利數十萬兩銀子。
現在,京城的海魚產業,已經形成了規模,每天透過運河,從天津運往京城的海魚,就有數萬斤之多,仍然供不應求。
尤其是新鮮活魚,已經成為京中大戶人家餐桌上的標配;普通百姓吃不起活魚,但是用鹽炮製過的鹹魚,卻能三不五時的買一條來開開葷。
而鹹魚的真正市場,卻不是京城,而是京城周邊的廣大州縣農村,因為鹹魚在這裡還有一項好處,就是能節省食鹽。
薛蟠雖然為長蘆鹽業公司所售食鹽,制定了零售指導價,在京城真正的鹽價,相比起零售指導價還要低幾文錢。
但是到了下面的州縣鄉村,鹽價就不無法完全控制了。
食鹽真正賣到百姓手裡,一斤能低於四十文,商家就足夠厚道了,一般的鹽價都在五十文左右。
五十文對長蘆鹽業公司的產業工人,可能只是一天的工錢,但是對那些偏遠鄉村的百姓而言,卻是一家人幾個月都攢不下來的。
鹹魚的售價自然遠在食鹽之上,但是對農村百姓改善生活而言,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喜歡紅樓之薛霸王請大家收藏:()紅樓之薛霸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