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此時也迎了上來,插話道,“父親已經忙了一天公事了,這麼晚才回來,就不要再和哥哥說公事了吧。”
林如海本來還想再問一問薛蟠對長蘆鹽政改革的事情,聞言笑道,“玉兒說的是,不談公事了,文龍若是沒事,陪老夫小酌幾杯可好?”
薛蟠說道,“誠所願也,不敢請耳。”
林黛玉聽薛蟠吊起書袋,不禁掩嘴失笑,忙命人去準備酒菜。
今日天氣晴好,一彎新月懸在天幕,四周繁星點點。
林如海和薛蟠憑窗對面而坐,桌上擺著四樣下酒小菜,一壺老酒,林黛玉也被叫著陪坐在一邊。
林如海和薛蟠都沒有替林黛玉安排座位,讓她自己選擇。
林黛玉沒有想那麼多,選擇坐在薛蟠身邊,與林如海對面而坐,執壺斟酒。
林如海見了,心中暗暗嘆息。
薛蟠和林黛玉並肩而坐,此情此景,用“愛女佳婿”四字來形容,最和林如海心意。
要是薛蟠沒有提前與史湘雲定親,林如海現在就可以做主,把林黛玉許配給他!
薛蟠這次回京之前,京中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永昭五年的科舉會試,在京如期進行。
林如海以戶部右侍郎的身份,被選為此次會試的主考官,算是對他在兩淮鹽政任上勞苦功高的額外獎賞。
按照科舉制度,雖然在會試之後,還有殿試,才算完成科舉取士的全流程。
但是,因為殿試沒有罷黜,所以透過會試的貢士,已經可以算是準進士了,只是進士的等級尚未確定,需要在殿試之後,才會有三榜排名。
所以,林如海作為此次會試的主考官,本屆科舉取中的三百多名新科進士,全都算是他的門生。
林如海當初之所以沒有立即答應薛蟠的提議,讓他名為迎娶,實為入贅到林家,變相讓林黛玉和史湘雲共事一夫,就有進京之後,親自為林黛玉挑選一番夫婿的打算。
而本屆科舉取中的新科進士,就是林如海考察的重點。
不過,三百多名新科進士看似不少,但是因為科舉不限制年齡,所以新科進士的年齡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既有二十來歲的青年才俊,也有六七十歲的耄耋老者。
摒除那些年紀太大的,已有家室的,剩下可供林如海考察的新科進士,數量就少很多了。
但是,並不只是他一個人,盯上這些新科進士,京中但凡有適齡女孩的大戶人家,無不想找一個新科進士做女婿。
雖然沒有幫下捉婿的好戲,但是殿試的皇榜公佈之後,尚未婚配的新科進士們,就成了熱門人物,整日宴請不斷。
林如海還是仗著自己主考官的身份,才見縫插針地邀請到幾個還比較入眼的新科進士,來林府做客。
雖然沒有正式安排林黛玉與他們相見,但是相親的意味是很濃重的。
林黛玉作為女學霸,對新科進士,自然有幾分好奇,帶著紫娟、雪雁,偷偷窺視了一番被邀請來的幾位新科進士。
不過,林如海事後裝著不經意地問起林黛玉對那些新科進士的印象,林黛玉的回應澹澹的,顯然沒有看中任何人。
也可能是林如海沒有把話挑明,所以林黛玉根本沒有往相親那方面想。
但是,在林如海這裡,這樣的結果,就代表著林黛玉與那些新科進士沒有緣分。
林黛玉現在才十二歲,再過三年,才到及笄之年,可以談婚論嫁,所以按理說,還可以再等到下一屆科舉。
可是,林如海不知道自己的身體,還能不能撐那麼久。
林如海進京在戶部任職之後,經常處理公務至深夜,每天只睡兩三個時辰。
不是他不懂得養生,而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想要在有生之年,多為朝廷做些事情。
對林黛玉,則是一定要在身體堅持不住之前,把她的親事說定,給她找到一個值得託付終生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