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與林如海之前的兩淮巡鹽御史一樣,只是因為兩淮鹽場的規模,比長蘆鹽場要大很多,每年收取的鹽稅也要高許多,所以兩淮巡鹽御史的職階,是從三品。
長蘆都轉鹽運使的職階,是從三品,比長蘆巡鹽御史要高四個品級,職權卻在巡鹽御史之下,受巡鹽御史監管督查。
不過,為了方面薛蟠到任之後,開展工作,所以朝廷在他這個運同之上,並沒有委派新的都轉鹽運使。
而長蘆巡鹽御史一職,更是直接裁減掉了,不再派專人擔當此職。
之所以如此安排,主要是因為薛蟠出身不正,年紀又輕,之前的官階官職也比較低。
出身不正,無法任命為巡鹽御史。
御史一職,出自都察院,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卻都墨守成規,必須要由科舉功名在身的正途出身官員擔任,倒也不一定非得是進士,但至少也得是舉人、監生。
而長蘆都轉鹽運使,是從三品的高官,慣例是要從知府升任的,出身雖然沒有巡鹽御史要求的那麼嚴格,但是在劉漢帝國,能做到正四品的知府的,在此之前,無一不是科舉出身。
即便不是兩榜進士,也得是舉人、監生,透過多年任職,苦熬資歷,才能做到知府的位置。
薛蟠之前擔任的崇文門稅關衙門副提舉,是正六品官職,比都轉鹽運使低了五個品級。
雖然劉漢帝國幾十年的歷史中,也不乏連升三級、越級提拔的例子,但是一下子簡拔五個品級的事情,卻是少之又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薛蟠在此之前,雖然也在崇文門稅關衙門和煤務提舉司任上,做出了一些政績,但也不足以被如此簡拔。
能升任從五品的運同,已經算是簡拔了。
薛蟠畢竟是從去年九十月間,才正式躋身官場,滿打滿算,如今才不過為官一年,此前因為在京察中政績卓異,又在欽差揚州期間,妥善處置了林如海遇刺事件,很好地維護了朝廷威嚴,官階才被晉升一級,從捐來的正六品承直郎,升為從五品的奉訓大夫,又升授為奉直大夫。
按照常理,薛蟠至少也得等到三年任期介紹,官職才能晉升。
現在因為要用他做事,才升任為從五品的長蘆都轉鹽運使同知。
要知道,賈政從一開始嘉恩敕封的正六品工部主事,官升一階,升任從五品的工部員外郎,足足用了六年時間,過了兩個任期。
之後又在工部員外郎任上做了六七年,若是沒有向太上皇進獻玻璃的功績,想要升任正五品的工部郎中,還不知道要等多久呢。
薛蟠剛剛進入官場一年的時間,官職官階便都得到升遷,已經走在九成官場同仁之前了。
當然了,他之所以能被如此嘉恩,主要還是有能力,能做實事。
薛蟠的這個長蘆都轉鹽運使同知,駐地並不在長蘆,而是在天津。
實際上,長蘆鹽場的主產區,現在都在渤海沿岸,離滄州長蘆有幾百裡的距離呢。
之所以以長蘆鹽場稱之,主要是因為前明洪武年間,在此設定了都轉鹽運使司,之後都轉鹽運使司駐地雖然多次轉移,如今已經定製在天津,但卻仍冠以舊稱。
這對薛蟠而言,算是一個好訊息,天津與京城之間,只有不到三百里的距離,快馬一日可達,若是京城有事,薛蟠能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來。
戴權宣讀完旨意,把聖旨卷好,雙手遞給薛蟠,薛蟠接過來,恭恭敬敬地擺在供桉上。
先問了一句,“這份旨意中,沒有對下官原有職位的安排,不知陛下安排何人來接任崇文門稅關衙門和煤務提舉司的職務?”
戴權笑著說道,“既然旨意裡沒有說,那麼這兩個職位,自然還是由薛大人擔任著了。”
喜歡紅樓之薛霸王請大家收藏:()紅樓之薛霸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