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儘管知道教授西洋文的正主兒,是幾位連面都見不得的尊貴女孩,愛德華依然不敢有絲毫懈怠。
況且,在西洋人的傳統觀念中,貴族本就是不分男女的,從十四世紀開始,歐洲各國,甚至陸續出現了多名女性國王。
就在薛蟠穿越到此方世界的前一年,也就是1714年,英國剛剛結束了歷史上第五位女王的統治。
時間很快來到三月,已經被寒冬籠罩數月之久的京城,終於迎來了一縷春風,積雪融化,樹吐新芽。
就在這個永珍更新的好時候,西山煤礦突然傳來一個噩耗——一處窯口突然發生塌方事故,有二三十個礦工,被塌方掩埋,生死不知。
這樣的事故,如果放在以前,已經可以宣佈被埋礦工的死訊了,私人煤窯主,可不會費力費錢拯救這些不名一文的礦工。
甚至因為在礦工下窯之前,都簽過生死文書,私人煤窯主對被埋礦工,都沒有額外的撫卹補貼。
但是現在,西山煤窯是由煤務提舉司直接管理的,薛蟠雖然沒有煤礦管理經營,對原煤開採,採取的是礦工自治的方式,煤務提舉司只是派人現銀收煤,並且也按照慣例,和所有下窯礦工,都簽署了生死文書。
不過,薛蟠還是在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趕到西山煤礦,現場指揮救援行動。
倒不是薛蟠狠不下心,放棄礦洞裡被埋的礦工,也不是看窯口外,被埋礦工的家屬哭天喊地可憐,而是要用這次的救援行動,為西山煤礦往正規的產業化方向發展,打下基礎。
西山煤礦雖然在煤務提舉司直管之後,產量逐日提升,如今已經達到了日產三百萬斤的水平,但是在薛蟠的認知中,仍然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三百萬斤看似不少,但是換算一下,也才不過一千五百噸而已,全年保持這樣的日產量,一年的總產量,也不過才五十五萬噸左右。
只能面前支應京城日常用度,遠遠滿足不了薛蟠計劃中的產業化需求。
按照薛蟠的計劃,要在今年永昭四年),把西山煤礦的日產量,從現有的基礎上,再提升一倍,達到日產六百萬斤,全年總產量要超過一百萬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要完成這樣的目標,建設一支職業化的產業工人隊伍,是必由之路。
現在的西山煤礦,下窯礦工數量已經超過了一萬人,但是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臨時招募的逃荒災民。
隨著冬天過去,春天臨近,災民們已經在計劃著返鄉去了。
雖然這些時日以來,薛蟠已經想了各種辦法,要把已經在煤礦上幹了幾個月,成為熟練礦工的災民,儘可能地留下來,但是效果卻並不是很好。
對這些災民來說,故鄉雖然連年災荒,但仍然故土難離,在煤礦上掙得再多,卻總沒有家的感覺;故鄉雖然殘破,卻永遠都是家,是根。
因為西山煤礦自打煤務提舉司直管後,一直採用的都是現銀結算的方式,所以沒有欠款的災民,其實已經有動身返鄉的了。
現在突然發生這樣的塌方事故,讓災民們見識到了在煤礦工作的危險之處,更加促使他們要儘快離開返鄉去了。
薛蟠堅持救援被埋礦工,也是要用實際行動,來向災民們展示,煤務提舉司衙門,對礦工生命的珍惜愛護,絕不會因為救援困難,就輕易放棄任何一位礦工的性命。
為了儘快,也儘可能多的拯救被埋礦工,薛蟠不僅把重金打造的保安隊,悉數派出,還從崇文門稅關衙門,抽調了幾十名稅丁,參與到救援行動之中,日以繼夜挖掘塌方土石方。
三天三夜過去,救援行動遲遲不見進展,連那些被埋礦工的家屬,都漸漸放棄希望了,薛蟠卻在堅持。
終於,救援行動持續到第五天,坍塌的土石方,被挖通一個缺口,救援人員與被困礦工,取得了聯絡。
並且得到了一個好訊息,被困的二十七名礦工,只有兩位傷勢過重,不幸離世,其他二十五人,雖然被困了五天五夜,精神萎靡、身體孱弱,但是靠著礦洞裡的積水,都活了下來。
等二十五位獲救礦工,被救援人員或攙或扶或抬出來,得到訊息趕過來的數百上千礦工,都歡欣鼓舞,歡撥出聲。
喜歡紅樓之薛霸王請大家收藏:()紅樓之薛霸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