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崇文門稅關衙門和煤務提舉司的上下事務,都已經被薛蟠料理順暢,不需要他再時刻盯著了。
這也是封建社會緩慢生活節奏的一項好處,一件事一旦理順,就會按照慣性執行下去,維持起來不需要耗費多少精力。
尤其是對薛蟠這樣的上位者來說,下面有梁鵬、胡東、賈芸、鄒成等值得信賴的下屬,接下來儘可以愉快地摸魚了。
薛蟠這一天到崇文門稅關衙門轉了一圈,衙門裡沒有什麼事情,需要他處理,便邁著方步,一搖三晃地出來,也不騎馬,信步在街上走著。
時間已經是永昭三年的十一月,這兩日又落了一場雪,護城河水的冰凍厚度,又增長了幾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街道上,有五城兵馬司的兵卒,正在組織百姓,各家自掃門前雪。
還有三五成群,衣穿厚重,不怕天冷的孩童,手裡推著自制的冰車,歡呼雀躍著,忽而向東,忽而向西。
孩童手裡的自制的冰車,都是借鑑煤務提舉司運煤的大冰車,由木頭製成,雖然不甚精美,但也足夠孩子們玩耍了。
薛蟠側身讓開一夥從身邊呼嘯而過的孩童,心中不免有些自得——這就是他給這個時代帶來的改變!
改變不止這一點。
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中,有不少叫賣冰糖葫蘆的,賣的冰糖葫蘆,並不止山楂一種,而是宛若後世,糖稀能裹一切——這自然也是薛蟠給這個時代帶來的改變之一,這些叫賣冰糖葫蘆的,多是年老災民,做不了煤礦、工業基地的重活,便被安排了這樣一個輕省的活計,從薛家商號批發冰糖葫蘆,再進城來賣,一天下來,也能掙個三五十文。
另外,還有菜販,推著用棉被包裹嚴實的菜車,專門到東西兩城的富貴人家門外售賣,賣的是冬日裡難得一見的青菜——這些青菜,也是出自薛家商號。
薛蟠當初開設玻璃作坊,最初的目的只是要用玻璃,建設暖房,好在嚴嚴寒冬,栽培出青菜。
後來演變成製作玻璃窗、玻璃鏡,是臨時調整的結果,當然也沒耽誤建設玻璃暖房。
因為時間有限,建成的玻璃暖房面積有限,能夠栽培出來的青菜,自然也是有數的,成本不菲,不是平頭百姓能消費得起。
不過京中最不缺的,就是富貴人家,反季青菜推出之後,雖然難免會有些衛道士說三道四,說什麼“有違天合”之類的話,但仍然供不應求。
就連皇城裡的尚膳監,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御膳房”,也找上薛家商號,要讓薛家的青菜,專供皇室所用。
薛家原本就是皇商,現在繼續為皇室供應蔬菜,倒也應當應分。
最後,還是薛蟠讓梁掌櫃,給尚膳間送去兩車玻璃,讓他們在宮中自建暖房,自產蔬菜,才沒讓薛家商號出產的青菜,被皇家包圓。
除了玻璃暖房栽培的青菜,薛家商號還用提前囤積的黃豆、綠豆等,製作出黃豆芽、綠豆芽,用來給京城百姓冬日單調的食譜,增添一抹亮色。
銀子當然也賺得海了去了。
薛家商號的這一系列的新產業,薛蟠總共投入了八千兩銀子的啟動資金,現在短短兩個多月,不僅早已收回了成本,賺得的利潤,足是啟動資金的數十倍!
蜂窩煤、玻璃窗、玻璃鏡、反季蔬菜、冰糖葫蘆等物,改善的都是百姓的物質生活條件。
只有被百姓自行改造的冰車,才算是給孩子們,帶來了一些精神方面的快樂。
另外,薛蟠給妹妹們特製的石板冰壺,也被賈寶玉這個藏不住事兒的大臉寶,傳了出去,短時間內,就在京中富貴之家傳開了。
這個時代的休閒娛樂活動專案,還是太少,左右不過是聽戲、打馬吊之類,早就膩煩了。
被薛蟠魔改的冰壺,現在變成了一項桌上運動,與後世的桌球,有些類似,還帶有對抗性,說不上老少咸宜,但決定男女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