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六日,乃是太上皇萬靖帝萬壽之日,朝中眾臣,皆上賀表,三品以上高官顯貴,還得以進到龍首宮,親自向萬靖帝賀壽。
這一日,龍首宮大擺筵席,款待眾臣。
萬靖帝早年,勵精圖治,繼承父祖遺志,北驅韃虜,內安百姓,劉漢帝國在他治下,國力蒸蒸日上,鼎盛時,已經盡復前明舊觀。
不過,到了萬靖帝晚年,隨著年事漸高,精力衰退,不免有些懈怠。
再加上太子儲位不穩,朝中掀起奪嫡風波,朝臣分成幾派,互相攻訐,枉顧朝政。
而且,那幾年正是小冰河期影響最大的時期,全國上下連年大災,原本已經呈現出的生事景象,迅速急轉直下,大有末世之兆。
直到故太子因病亡故,萬靖帝心力憔悴生了一場大病,自感大限已至,未免朝局動盪,提前遜位於今上。
永昭帝在之前的奪嫡風波中,表現並不突然,朝中上下誰都沒想到,大位竟然落在他的身上。
帝位既定,永昭帝開始收拾萬靖帝留下的爛攤子。
劉漢帝國定鼎數十年,已經攢下不少老底子,雖然在前些年的動盪中,消磨了不少,但只要能肅本清源,朝局穩定,東山再起,不是難事。
誰知,退居龍首宮的太上皇萬靖帝,竟然漸漸病癒,身體還愈發好了。
此時朝中,王公大臣都是與萬靖帝君臣相得數十年的老人,兩帝並立,自然更偏向萬靖帝一些。
萬靖帝做了三十多年大權獨攬的皇帝,要讓他貿然交出權力,他自己心中也不甘。
於是,萬靖帝雖然退居龍首宮,卻藉著朝中老臣,仍然頻頻干預朝政;永昭帝雖然有心革新朝局,卻手中無可用之人,不免有心無力。
現在,永昭帝已經繼位三年,帝位穩固,也逐漸掌握了一些朝政,如林如海的兩淮巡鹽御史、鄧浩然的順天府尹,都是永昭帝任命的,都算是他的人。
包括韓濤的崇文門稅關衙門提舉,薛蟠的副提舉,也都是出自永昭帝之手,自然被劃分到他的陣營。
這些暫且不提。
只說龍首宮內,進宮賀壽的重臣,看到殿內不點燭火,卻依然光線透亮,不免心中納罕。
有心思機敏的,已經留意到大殿門窗的不同之處。
率先問出大家心中疑惑的,卻是北靜郡王水溶,他在一干進宮賀壽的重臣中,年紀是最輕的,又深得太上皇萬靖帝喜愛,在殿上不似其他大臣那麼拘謹,“陛下,您這殿上門窗安裝的,可是玻璃麼?”
萬靖帝笑道,“正是!此乃榮國府所獻賀禮,倒難為了他們一片孝心。”
其實,賈政進獻玻璃窗,贏得萬靖帝歡心,從而得以加官進爵,這幾日已經在京中傳遍了。
有親自去榮國府祝賀的賈府老親,也在賈政的內書房、賈母的正屋處,看到了換裝的玻璃窗。
薛家商號,以及王熙鳳託王仁派人開辦的王家商鋪,也都已經開門營業,接受各家預定玻璃窗換裝業務。
如果說之前的蜂窩煤,只是賺個小錢,更多的是想讓平民百姓過個暖冬,給無依災民找個飯轍。
那麼現在的玻璃業務,就是要賺大錢了!
薛家雖然豪富,光是帶進京城的財物,價值就在五十萬兩銀子以上,和那些富有四海、家資千萬的大鹽商是沒法比,但是比底子已經掏空的賈府,還是要好很多。
不過,誰都不會嫌錢多。
況且,薛蟠今後想要做的事情很多,要用到錢的地方自然也不會少,錢自然是多多益善的。
而且,玻璃業務,賺的都是高官顯貴之家的錢,對他們,薛蟠可不會像對平民百姓那樣處處憐惜,自然是怎麼狠怎麼宰。
一塊一尺見方的窗戶玻璃,成本一兩銀子都用不了,售價卻高達一百兩銀子。
而要給書房的一扇窗戶換裝玻璃窗,至少也得用三五塊這樣的玻璃,這就是三五百兩銀子。
又有哪個富貴人家,換裝玻璃窗,只換一扇?怎麼不得書房、正堂、花廳、起居室,換個五六七八處,銀子花得就海了去了。
這還是西山工業基地玻璃作坊的產量跟不上,不然不怕花錢的人家,恨不得把闔府上下的門窗,都換成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