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權說道,“陛下,奴婢查過往年記錄,京中一冬消耗的煤炭,大約是四萬萬斤,今年有了蜂窩煤,用量必會大增,保守估計也能翻一番,就是八萬萬斤。”
“以一千斤繳稅五十文算,八萬萬斤蜂窩煤,應繳稅費就有四萬兩銀子!而去年崇文門稅關,一年收取的關稅,總共才八萬多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哦!”永昭帝現在最聽不得的,就是銀子,之前為了銀子,都同意戴權賣官鬻爵了。
如果說戴權剛提及蜂窩煤的時候,永昭帝還只當是一件閒事;後面說到蜂窩煤對賑濟災民發揮的預料之外的作用,以及讓永昭帝把此事放在了心上。
現在又聽說能從蜂窩煤上,收取這麼的關稅,永昭帝的興致被徹底調動了起來。
多出來的這四萬兩關稅,對全年賦稅高達四千萬兩的劉漢帝國而言,看似不多,但是對永昭帝而言,卻也不少了。
戴權暗地裡賣官鬻爵大半年,也才收了幾萬兩的捐官銀子。
現在多出來的這四萬兩關稅,可是堂堂正正的,並且還是商家主動繳納的,性質和捐官銀子完全不同。
永昭帝拿在手裡,一點兒也不會燙手。
戴權見果然調動起了永昭帝的興致,才把肉戲放在了最後說出,“陛下,這個蜂窩煤的首倡者,說來陛下也不陌生呢。”
永昭帝聽戴權突然把話頭轉到這邊來,知道他還有下文,不動聲色道,“哦?是何等俊才,想出這麼個利國利民的什物?”
戴權回道,“第一個做出蜂窩煤的商號,是薛家的,就是之前捐了個六品承事郎的薛蟠的薛家。”
永昭帝果然驚訝了一回,問道,“可是那日朕與你說的,林如海提到的那個薛蟠?”
戴權回道,“就是他!”
永昭帝拂鬚笑道,“我就說他是少年俊才,沒想到才過了這幾天,他就給了朕這麼大一個驚喜。”
看了戴權一樣,笑著說道,“你前面鋪墊了這麼多,最後才提到他,想必是有什麼話說吧。”
戴權連忙躬身回道,“奴婢就知道瞞不過陛下:實是薛蟠捐到官身之後,想要謀個實缺,求到了榮國府的賈政,只是他要謀的位子,現在沒有出缺,幾經輾轉,求到了奴婢這裡。”
永昭帝沉聲問道,“他要謀的是什麼缺?竟然還要你專門來跟朕提及?以他的人脈官告,天下知縣儘可挑選,就是一州知州,以賈府、林府的人脈,也不是謀不到。”
戴權賠笑道,“若是謀的知縣、知州,倒是真的不需如此麻煩,奇就奇在,他謀求的,竟然是崇文門稅關的缺。
“崇文門稅關因為管著京中九門關稅,有許多事務,要直接與戶部、順天府交接,所以主官配置的是正五品,超過了薛蟠的官告。”
永昭帝聞聽此說,臉上重新有了笑意,說道,“他怎麼要謀這麼個官?”
戴權回道,“奴婢聽說,是因為薛蟠自知年少,官告又是捐來的,怕進了六部被人輕視,家中又有老母幼妹需要照看,不願外任,再加上皇商出身,對經濟之道有些心得,才想要謀崇文門稅關的缺。”
永昭帝點頭說道,“他年紀雖小,見識倒是不淺,這些顧慮都是蠻實在的。”
戴權說道,“以奴婢看來,讓他去管崇文門稅關,還有一項好處——蜂窩煤是他家出的,稅費也是他家主動繳的,要想把那四萬兩關稅妥當收上來,除了他,換成第二個人管,都難做到盡善盡美。”
永昭帝連連點頭道,“此言有理!”
戴權小心翼翼地看了一下永昭帝的臉色,出言建議道,“不如,就把他派到崇文門稅關上,雖然因為年紀、官告,暫時做不得主官,但是可以為他配一個好說話、不管事的主官,具體的事情交給他來做,如此就能兩全其美了。”
永昭帝沉吟了一番,點頭說道,“就這麼著吧。”
戴權連忙應命,偷偷鬆了一口氣,總算是沒有辜負薛蟠的請託,那一萬兩銀票,收得也就心安理得了。
劉漢帝國如今的朝政大權,雖然大都還在龍首宮的太上皇手中,永昭帝雖然已經登基三年有餘,卻依然只是人形印章。
但是具體到一個小小的正五品崇文門稅關的職位,永昭帝還是能夠做主的。
喜歡紅樓之薛霸王請大家收藏:()紅樓之薛霸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