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比起初來乍到,初出茅廬的薛蟠,面子還是要大上許多!
別的不說,單論各自的官位,賈珍承襲的是三等將軍,官居三品;薛蟠卻是剛捐的六品散官,中間差了好多品級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也不要說什麼文武有別,薛蟠捐來的文散官,在賈珍承襲的勳爵面前,也沒什麼可說的。
這場宴飲從午初上午十一點)十分開始,一直到申正下午四點)才興盡而散。
薛蟠、賈珍等人先送走馮紫英、陳也俊、衛若蘭三人,又送走王仁,賈璉問道,“文龍是否要與我們一起回府去?”
薛蟠回道,“小弟在這邊還有一些事情要處理,兩位哥哥,蓉哥兒、薔哥兒,你們不用等我,先回去吧!”
賈珍、賈璉便帶著賈蓉、賈薔先行回城西去了。
薛蟠目送幾人走遠,轉身回府,又妥善把幾位清倌人送走,才在前廳的椅子上癱坐不起。
這場飲宴,儘管雜事有管事孫立幫襯,薛蟠只需要在席間陪客,但也把他累得夠嗆,說話說得嗓子發乾,陪笑笑得臉頰發僵。
孫立在正廳吩咐好下人收拾殘局,來到前廳,向薛蟠回話。
孫立三十來歲年紀,是薛家金陵老宅的大總管的兒子,早年還曾做過薛父的隨身小廝,可以說是看著薛蟠長大的,關係非比他人。
薛蟠接過他端來的茶杯,一口喝乾,擺手說道,“孫叔你也操勞一天了,快坐下歇歇。”
孫立也沒推讓,在薛蟠下首的椅子上側身坐下,開口說道,“少爺,像今天這樣的宴會,今後要是經常舉辦的話,府中要添些人手,總不能一直像今天這樣,臨時從外邊請人。”
薛蟠點頭說道,“確實如此,不過也不用勞師動眾,從金陵調人來,孫叔去找人伢子,賣幾個來歷清白、忠厚老實的;或者親自去外城的流民中,賣幾戶人家來就好了。”
孫立回道,“那我這幾日,就去外城看看,實在挑不到好的,再找人伢子。”
薛蟠點頭說道,“孫叔,你做事我放心。”
終究是年輕,身體又經過三次天道饋贈洗禮,坐著歇了一會兒,喝了兩杯茶,薛蟠就緩過勁兒來。
把府中雜事交託給孫立,自己出門上馬,走崇文門來到外城,先去被改造成倉庫的廣渠門邊上的宅院看了一眼,又到永定門這邊的宅院來。
短短几天,這座大院,已經換了模樣:前面的房屋,倒是沒有變動,後面原本堆放著的貨物,都被搬到了廣渠門那邊,取而代之的是幾大堆被稻草氈子覆蓋的煤粉。
這幾大堆煤粉,都是門頭溝那邊的煤礦丟在一旁無用的,被梁掌櫃幾兩銀子就都買了來——本來是要白送的,因為這些煤粉,賣不得錢又佔地方,白送都沒人要。
梁掌櫃一開始也不知道薛蟠讓他賣這些無用的煤粉來,究竟是做什麼。
但是後來得了薛蟠一份密信,按照信上指示,找工匠打造好了相應用具,又拉來幾車黏土,和煤粉一起和成煤泥,用工具壓成煤球——密信上稱之為“蜂窩煤”。
蜂窩煤曬乾之後,在根據密信上指示打造成的煤爐上試燒了之後,梁掌櫃才猛然覺悟!
沒有錯,薛蟠進京之後的第一項事業,不是別個,正是看似不起眼的蜂窩煤!
仍然處在小冰河期影響下的京城,九月就已經北風陣陣,眼看著頭場雪就要落下了。
內城的達官貴人們,天氣再寒再冷也不怕,自有精煤細碳來取暖,外城的窮困百姓,冬天可就難熬了。
劉漢立國,遷都京城以來幾十年,每個冬天,外城都不乏寒凍而死的百姓。
京城的情況已經算好了,畢竟是一國之都,百姓們只要有心,隨便找些活計,也能賺些活錢,買一些煤塊、木材,好歹能夠把冬天對付過去。
京城之外,廣闊北地的百姓,在冬天因為缺乏取暖,凍困而死的,就更多了。
京城冬天取暖用的煤炭供應的情況,相當而言,還算比較好,北邊山區有大片山林可供砍伐,西山也要儲量頗豐,從遼代開採至今,仍然取用無盡的煤礦。
西山煤礦出產煤炭的品級還挺高,大都屬於無煙煤,燃燒產生的煙霧相比普通煤要少很多,煙味兒也要輕許多,可供日常室內取暖使用。
煤炭的價格也不算貴,現在一斤塊煤,只要一文錢。
喜歡紅樓之薛霸王請大家收藏:()紅樓之薛霸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