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也知道自己一向頑劣,貿然改變,薛母和薛寶釵必然會心有疑惑。
他也不好解釋,現在的自己,已經不是之前的自己了。
只能拍著胸脯說道,“我說的是真是假,等到了京中,母親和妹妹見了我的實際行動,就知道了!”
薛蟠一杆子把事件指到幾個月之後,薛母和薛寶釵也只能笑著應下。
薛寶釵當即文不加點,把薛蟠給薛家二叔的書信揮筆寫好,又多抄寫了幾封,吩咐家人送往南邊各地的鋪子。
下面,就只能守株待兔,等著薛家二叔自己找過去了。
好在,薛家二叔雖然不實際管著薛家在各處的生意,但是向年遊走各地,也有監管薛家各地生意的意思——這也是薛父辭世多年,薛家各地的鋪子的生息,雖然略顯頹勢,卻都還能維持的原因之一。
不然,只靠薛母、薛蟠這孤兒寡母的,要維持薛家這麼大的家業,要更加艱難。
接下來兩天,薛蟠沒有立即改變往日作風,仍然整天在外遊逛,讓薛寶釵對他之前的豪言壯語,更沒信心了。
但是薛蟠這兩天的遊逛,卻不再是漫無目的,也不再只圖玩樂,而是在實地考察這個時代的商業環境。
此時的金陵,也是天下有數的大城,又處在江南繁華之地,城內的商業發展十分繁盛。
薛家在金陵城內各處,有十多個鋪面,經營著糧食、藥鋪、布料、成衣、瓷器等多種產業,這些鋪子每年的收益加起來,足有上萬兩白銀。
除了金陵,薛家在南北各大津要之地,還有數十家鋪子,之前在薛父的操持下,每年總收益能超過五萬兩白銀。
薛父辭世之後這幾年,總收益雖然每況愈下,但去年底銷賬的時候,總收益也有三萬餘兩。
這就是支撐起薛家百萬之福的底氣所在。
除了考察城中商業,薛蟠重點還光顧了金陵的各大書鋪,主要是收集前朝和本朝的歷史,以及朝廷邸報。
經過一番研讀,薛蟠才確定此方世界的時間線。
原來,前朝的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之後,李自成的大順,很快就在和滿清的爭鋒中敗下陣來,京城在短時間內,換了三任主人,輪到了滿清的順治帝做龍椅。
不過,那個時候,黃河以南,依然是明朝治下,史稱南明。
滿清隨後南侵,在揚州製造了“揚州十日”慘案。
歷史走向,就在這裡拐了彎。
清軍圍攻揚州的時候,追隨史可法守衛揚州的,是明軍陣中的劉肇基。
劉肇基出身將門之家,世襲指揮僉事,早年在遼東抵抗清軍,官至遼東總兵,後被洪承疇解職,南下金陵任職。
清軍南侵的時候,劉肇基自請從徵效力,清軍包圍揚州之時,史可法命令附近南明駐軍增援,只有劉肇基率領一支數千人的孤軍前來。
原本的歷史上,劉肇基率領的這支部隊,在揚州圍城戰中全軍覆沒。
這一次,劉肇基卻成了氣運之子,在揚州孤軍奮戰多日,不見援軍,最後只能突圍,幾乎只以身免。
經此一役,劉肇基認清了南明小朝廷的面目,認為他們難以成事;又義憤於清軍在揚州城破之後屠殺行為,決定自立旗號。
於是在江南自行徵兵,以劉姓,自稱為西漢高祖劉邦之後,自號為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