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塞利一戰的失敗,這讓奧斯曼帝國上下人心浮動。
自奧斯曼帝國建立以來,從未經歷過如此連續和巨大的失敗。
這等情況,讓全體的奧斯曼帝國臣民,也對如今帝國的未來充滿了擔憂。
塞利姆帶領四十萬大軍在科尼亞駐軍,他得知了開塞利城之敗的事情之後,並不為所動。
他派出十萬騎兵,從錫瓦斯城一帶繞嚮明軍的後方。
這十萬騎兵,是塞利姆決定使用騷擾明軍後方戰術的底氣。
對於明軍的正面作戰,塞利姆覺得自己的勝算並不是很大。即使是四十萬人,面對兩個方向,共計二十萬人的明軍,他也心中沒底。
這個情況,就象是當初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所攻打一樣。塞利姆也有種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壯烈心情。
想了這麼些,塞利姆感覺非常不吉,他搖搖頭打散了這個念頭,開始召將領們佈置防線。
對於明軍的火炮威力,已經有開塞利逃回來的敗兵,向塞利姆和他麾下的將領們做過說明。
塞利姆認為,要戰勝明軍,就首先要剋制明軍的火炮。否則的話根本就不可能在正面與明軍交戰,那隻能是自取其辱。
事實上,不光是塞利姆蘇丹這麼想,就是他手下的那些將領們,也是這麼想的。大家明軍之前的那些戰例之中,已經總結出來,明軍在武器的使用上面,佔有極大的優勢。
如果要剋制明軍,最好的辦法就是防守。依靠極其堅固的城牆,使明軍的火炮威力不能完全發揮出來,並且保護了奧斯曼的軍隊。直到消耗完明軍的補給彈藥,那時才是奧斯曼軍隊反擊的時刻。
塞利姆與手下的將領們決定,要在科尼亞外圍城牆再補修一道完全由石頭建成的堡壘。
這與之前的城牆是完全不同的,這是純粹的石頭建成,堡壘的牆壁之中不會有半點泥土。
厚達數丈的堡壘牆壁,明軍的火炮再厲害,也不是輕易可以轟開的。
即使派出去了十萬騎兵,塞利姆手中還有三十萬的軍隊。除了軍隊,他還徵召了數十萬的民夫,就只為修建這座科尼亞的堡壘。
與此同時,繞往明軍後方的那十萬奧斯曼騎兵,也引起了吳雲生的注意。
他在得知這個訊息之後,不得不帶領十萬明軍離開開塞利城,移駐東北方向的錫瓦斯城。
錫瓦斯城的位置,正攔在十萬奧斯曼騎兵的東進的道路之上,這裡是必經之路。
十萬奧斯曼軍隊,在得知明軍已經先一步到達錫瓦斯城之後,便決定利用自身的機動性繞過錫瓦斯的明軍繼續向東。
但是吳雲生根本就不給對方這個機會,他派出明軍的兩萬騎兵,直接擋在了這些奧斯曼騎兵的前面。
如果論起機動性,大家都一樣,但是論起戰力來,明軍足以吊打奧斯曼騎兵。
在那些奧斯曼騎兵們還沒靠近的時候,就會被明軍騎兵的新式火槍打的根本無法靠近。
然而這還不算完,明軍的騎兵只是負責拖住奧斯曼騎兵,而真正的打擊則是明軍的火火炮。
就在雙方騎兵互相對峙的時候,新式火炮也被拖拽到了足夠的射程之內,對於奧斯曼騎兵們展開了一場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