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義放過這些人的最大原因,其實是看不起這些猶太人。
他們會聚焦財富,會賺錢,很聰明會各種算計。可是他們卻忘了,只有正面的實力對撞,才能真正的復國。
如果只會依附於強者,即使聚集再多的財富,也沒有什麼可怕的。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楊洪義拿下了耶路撒冷,最近的大城就只有埃及的開羅了。
只是現在更重要的戰場,還在亞細亞半島,這使得楊洪義並不能抽身。
但他派人坐船去了直布羅陀,給坐鎮直布羅陀的張元德去了信。請張元德派出一部分兵力,佔領地中海南岸的那些奧斯曼領地。
辦完這些事情,楊洪義在耶路撒冷留了五千明軍之後,便回師阿達納城。
在亞細亞半島之上,吳雲生正與奧斯曼的二十萬大軍互相試探。
當楊洪義回到阿達納城之後,吳雲生也接到了訊息。
吳雲生若不是為了戰略全域性考慮,早就攻開啟塞利城了。之所以與奧斯曼軍隊互相之間不斷試探,就是了等待楊洪義的迴歸。
到了這時,吳雲生的十萬明軍從馬拉蒂亞出發,向著開塞利城浩浩蕩蕩的進發。
這下子開塞利城的奧斯曼軍隊為之震動,面對明軍的進攻,他們不斷派出小股騎兵騷擾。
可惜的是,對此吳雲生早就有所準備。他之前派出的明軍騎兵,除了試探對方之外,還有著預警的功能。
雙方的小股騎兵部隊,不斷的在各條道路之上產生遭遇戰。只是奧斯曼騎兵因為裝備差了太多,根本就沒有取得任何戰果,反而被明軍騎兵消滅了不少。
打來打去的結果,就是明軍的騎兵小隊在開塞利城周圍越聚越多,甚至已經阻斷了開塞利城與外界的聯絡。
仗打到這個份上就已經沒有懸念,當吳雲生的大軍到達開塞利城外的時候,開塞利城中已經因為訊息阻斷而人心惶惶。
而在阿達納城的楊洪義也並沒有閒著,他手下的明軍休整了數日之後,便有數十支小隊的明軍越過托羅斯山口,向著西北方的科尼亞城方向去了。
明軍騎兵在科尼亞城周邊出現的訊息,很快傳回了伊斯坦布林。
這讓奧斯曼蘇丹塞利姆非常緊張,科尼曼城可是他的老巢。在成為蘇丹之前,他所有經營的勢力和財富,都聚集在科尼曼城中。
即使他現在已經是奧斯曼帝國的蘇丹了,可是科尼曼仍舊是他保證自己蘇丹權威力量的中心。
為了保證科尼曼城的安全,塞利姆決定要親自帶領大軍前往科尼曼。
即使不能戰勝明軍,他也要科尼曼城這裡阻止明軍的攻勢,以提振奧斯曼帝國上下的民心士氣。
做出這個決定之後,塞利姆將整個巴爾幹地區面對哈布斯堡和波蘭立陶宛王國一面的軍隊都調了回來。
以奧斯曼帝國廣大的領土,和龐大的人口數量,他不相信就戰勝不了明軍加起來二十萬人的軍隊。
同時,塞利姆還下令編練新的軍隊,以補充奧斯曼軍隊的損失。他初步的目標,就將新軍的人數定在了八十萬這個數字上。
即使塞利姆自己不說,這時只要是奧斯曼帝國上層的訊息靈通人士,也知道奧斯曼帝國現在的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