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木留克騎兵的騎射,一點也不比當初的蒙古人差。
而且馬木留克騎兵們更強的是,他們是職業軍人,可不是蒙古人那種半兵半牧的情況。
當年在西亞地區,就是馬木留克騎兵,將蒙古將軍怯的不花打的全軍覆沒,阻止了蒙古大軍入侵埃及,並且保住了阿拉伯世界。
若不是聽說過這些事,楊洪義也不會如此重視馬木留克騎兵。
當奧斯曼軍隊的兩側出現了馬木留克騎兵之後,楊洪義也特意的觀察了一番。
這些馬木留克騎兵們,普遍身著輕便的鍊甲,身背弓箭腰懸大馬士革彎刀。馬匹也比一般的戰馬要高一些,顯然都是專門培育的戰馬。
對於這些傢伙,楊洪義認為這是奧斯曼除了火槍兵之外,最有戰力的兵種了。
如果明軍的騎兵與這些馬木留克騎兵進行肉搏戰,楊洪義是一點也不看好明軍的。
明軍騎兵雖然戰力也極為強大,但是明軍更強的則是依靠自身的裝備。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楊洪義才不會用鮮血去磨練自己手下的人馬。
“傳我命令,我軍的騎兵不得衝鋒,守住兩翼,以火槍射擊對方騎兵。”楊洪義直接傳令道。
當楊洪義的命令傳遞到了明軍騎兵那裡的時候,奧斯曼的馬木留克騎兵,已經在沙巴克的命令之下開始了衝鋒。
大地在顫抖,馬木留克騎兵的衝鋒受限於戰場的空間,並不能將他們兵力的優勢展現出來。
因此,這些馬木留克騎兵的隊形看上去有點擁擠,而且馬速也無法放開。
這樣一來,就給了明軍騎兵們可趁之機。
明軍的騎兵們紛紛舉起自己的火槍,開始了對馬木留克騎兵的輪番開火。
隨著明軍騎兵們的火槍開火,那些衝鋒最快的馬木留克騎兵則倒了黴,一個接一個的從馬背上摔下來。還有許多馬匹中槍,也會突然之間便前栽倒下,並將背上的馬木留克騎兵甩落地面。
這樣的情況,更是直接影響了馬木留克騎兵們的整體速度,並且在這種衝擊與碰撞之中,產生了不小的傷亡。
被明軍騎兵的火槍打死的人數,還不如落馬之後,被馬木留克自己人的馬匹踐踏而死的人多。
楊洪義此時命令火槍兵們繼續前壓,而火炮也緊跟在後。
隨著火槍兵方陣的前壓,這些火槍兵們也開始端起火槍,加入了對於馬木留克騎兵的射擊。
在這樣密集的火槍射擊之下,那些馬木留克騎兵根本就沒有多少抵抗力。最多依仗身上的鍊甲,抗住明軍火槍在稍遠處的射擊。只要接近到了一百步之內,便根本就沒有僥倖的可能。
雖然有一部分馬木留克騎兵也摘下弓箭,對著明軍的陣營開始吊射。可弓箭的射程如何能與明軍火槍的射程相比,完全就是徒勞的舉動。
此時明軍與奧斯曼軍隊之間的距離再一次拉近,隨著楊洪義熟練的指揮,那些明軍火槍兵便再一次讓出了身後的上百著火炮。
明軍火炮一響,沙巴克便知道再也無法對抗明軍。
他知道明軍是因為火炮非常強大,才會形成如此一邊倒的情形。但是知道歸知道,他卻毫無應對的辦法。
眼睜睜的看著手下的十萬奧斯曼大軍,面對只有四萬餘人的明軍,卻被打的節節敗退。
沙巴克並不是一個迂腐的人,一看無法再戰,便立時命令全軍撤退。
看著對面的奧斯曼軍隊緩緩退去,楊洪義也並沒有讓明軍趨勢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