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義此次出兵,只帶了四萬五千明軍。
武清伯父子與高行道也一同隨軍,但是他們這些人並不參戰,而是由高行道送武清伯父子去波斯灣的布什爾港坐船回大明。
當明軍到達了霍拉馬巴德鎮的時候,楊洪義發現這座鎮子已經毫無生氣。大軍穿行在鎮子當中,遍地都是腐爛成了白骨的屍體。
在武清伯他們逃到克爾曼沙阿城的這段時間裡,根本就沒有人來收拾這座鎮子。
雖然鎮上只有數千人,但是這數千人都被殺戮一空。而且屍體就那麼當街腐爛,氣味異常難聞。
楊洪義雖然表面上並沒有露出什麼表情,可是他的心中卻非常惱怒。
這裡不管怎麼說,也已經是大明的領土,而這鎮上的子弟,自然也是大明的百姓。
如今這些無辜百姓被奧斯曼的軍隊所屠殺,就是在打他這個大明將領的臉。
武清伯也看到了霍拉馬巴德鎮的慘狀,他與兒子李高互相看了一眼都暗暗心驚。如果不是當時多留了一個心眼,如今只怕他們兩人也很可能是在這眾多屍體中的兩具。
兩人說不怕是假的,看到這些殘酷的事情,離開這裡的願望就更加強烈。
楊洪義命高行道送武清伯去布什爾港,而他自己則帶著四萬五千明軍,在通往迪茲富勒城的山口紮下大營。
待武清伯等人走了之後,楊洪義便派出了探子,前往迪茲富勒城一帶探聽奧斯曼軍隊的訊息。
而明軍到達霍拉馬巴德鎮的訊息,也被奧斯曼的探子送回了迪茲富勒城中,報告給了領軍的沙巴克。
沙巴克這些日子以來,早就在做著與明軍發生衝突的準備。
此次得知明軍到來,並在通往迪茲富勒城的山口紮營。沙巴克便也帶著十萬大軍前出,在距離另一側的山口也紮了營。
在他看來,明軍要想進攻迪茲富勒城,就不得不進入山道,從他所駐兵的山口透過才行。
只要奧斯曼的十萬大軍駐紮在這裡,明軍就是想突破山口,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不要提收復迪茲富勒城,那根本就是做夢。
明軍與奧斯曼軍隊之間的直線距離,此時已經相距不過百里而已。
往來訊息傳遞非常快,沙巴克剛剛在另一側山口駐紮,楊洪義就已經收到了訊息。
他對於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早就有所研究。
自從奉陛下的旨意,兵出玉門關以來,他就在不停的替陛下征戰不臣。
雖然這一年來,在克爾曼沙阿算是比較清閒,可是楊洪義也並沒有閒著。在西邊的奧斯曼帝國之強大,比之大明弱不了幾分。
尤其是他與吳雲生兩人所在之處,皆是面對奧斯曼帝國的要衝之地。
如果沒有意外,大明與奧斯曼帝國之間,一定會發生戰事,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罷了。因此,他也請對外情報司多送一些奧斯曼帝國的軍情過來,以供他分析奧斯曼的軍隊。
所以說,對於奧斯曼帝國軍隊,楊洪義也是相當瞭解的。
對方的阿扎普兵團,還有那些馬木留克騎兵,都是楊洪義所注意的。
其中最讓他所留意的,就是那些來自埃及的馬木留克騎兵。據說,馬木留克騎兵有著強悍的傳統,他們必須只有經過足夠的考驗,才能成為一名正式的馬木留克。
那些傢伙的出身,絕大多數都是一些白奴與僱傭兵。有來自中亞的各族的戰士,也有來自天竺的武士,還有許多阿拉伯人與波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