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倫敦的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則是完全不同的情況。
這一次的損失,其中最大的就是英格蘭的戰艦。整個聯軍艦隊之中,只有不多的十多條戰艦是法國的,其餘都是英格蘭戰艦。
明軍艦隊的這一次突襲,使得英格蘭對於海洋的野心一下子就被打碎。
只是英格蘭的戰艦全部被擊沉擊毀,伊麗莎白一世就是想要報復明軍,也無從下手。
況且歐洲目前最強大的西班牙都被擊敗,這讓她放眼整個歐洲,似乎都沒有了能與明軍在海上相抗衡的力量。
無法報復明軍,這讓伊麗莎白極為憤怒和憋屈,她非常的不甘心。
“來人,將我的信送到法國,交給凱瑟琳王太后。”伊麗莎白一世還是寫了一封信,送給法國的實際掌權人。
法國的凱瑟琳王太后,兩個兒子都是國王,她本人的出身也極為高貴。這便註定了,她在整個歐洲的地位與權勢。在歐洲所有的權貴之中,能與她在地位上相比的,就只有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馬克西米連二世,和那個野蠻沙俄的伊凡雷帝。
不過聽說伊凡雷帝的日子很不好過,被克里米亞汗國和喀山汗國那些異教徒打的幾乎亡國。如果不是凱瑟琳讓自己的兒子波蘭立陶宛國王亨利三世手下留情,只怕沙俄如今已經滅亡。
如今神聖羅馬帝國的日子也不怎麼樣,正與東方的奧斯曼帝國對抗,一直處於防守的態勢。
在凱瑟琳王太后接到伊麗莎白的信件之後,對於大明帝國的態度並不明確。雖然法國的損失也不小,但還在能接受的範圍之內。
相比於西班牙和英格蘭兩國,法國的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她覺得法國與英格蘭的關係並不好,更沒必要被對方所利用。但是凱瑟琳王太后也不是吃素的,她給伊麗莎白一世回了一封同仇敵愾的信,並向對方提出賠償。
作為被動參與聯軍的一方,凱瑟琳王太后有必要索賠。
可惜的是伊麗莎白一世也不傻,儘管凱瑟琳王太后在信中顯得很憤怒,但是索賠就顯得不地道了。這明顯是想從英格蘭的身上拿回損失,然後袖手旁觀啊。
作為英格蘭權力最高者,伊麗莎白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回信對方,目前英格蘭只有在擊敗明軍之後才能開通海路,才能有足夠的財富來賠償法國。
然而凱瑟琳王太后也很隨意,既然英格蘭沒有對於責任的表示,那麼法國對其也不會再有任何的支援。
兩方陷於扯皮當中,女人都是不肯吃虧的動物。
這個時候,阿爾瓦公爵再一次受腓力二世的召見,命其再次前往直布羅陀。
當阿爾瓦公爵聽到腓力二世的要求,臉都皺成了一個幹桔子。上一次去直布羅陀,就被那個東方大明帝國的侯爵給羞辱了一番,這次再去自己這個公爵還有臉面嗎。
不過他也知道,這正是腓力二世所願意看到的。越是這樣,就越能將阿爾瓦公爵的威信打落在地。
從腓力二世給大明帝國的條件來看,只要與大明帝國達成協議,最後的罵名都會落在阿爾瓦公爵這個大號的替罪羊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