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與戚繼光兩人互相看了對方一眼,都覺得有些不對味。
除了總督江東沒表示什麼,總兵張承勳與巡撫楊選似乎都不太友善。
巡撫和總兵對京營的態度,都有些看不起京營。一個認為京營不如就在大同坐享其成,另一個認為京營不過是依仗朵顏部的兵馬。
兩人回頭看看京營嚴整的佇列,實在是想不出哪裡不行。此時兩人已經是京營兵馬的主官,怎麼聽對方的話,心中都不舒服。
就算京營真的實戰不行,也要試過才知道,豈是對方隨便貶低兩句就可以的。
戚繼光也是淡淡一笑,“大人說笑了,京營兵馬是陛下親軍為主,戰力可不見得不如邊軍。”
“朵顏部此戰也會來到大同關外,到時恐會到關下叫囂,要錢要糧。”俞大猷眉頭皺起來道:“諸位大人的責任,比我們兩人更加重大。若是朵顏部毫無信用,與俺答聯手,大同危矣。”
兩不軟不硬的回了話,讓楊選與張承勳的臉上有些難看。
江東哈哈一笑,“這是自然,守城當關之責都在邊軍這裡。到時不會讓兩位為難就是,且安心作戰。”
京營入城,而邊軍也有一部人馬啟程進京。遵朱載坖的旨意,要邊軍輪替入京接受整頓。
身為宣大總督,江東對於朱載坖的旨意是極為不解的。眼下正是要交戰之時,為何還要邊軍一部入京。如此豈不是削弱了大同軍力,一個不好就會丟城失地。
但京中的兵部尚書楊博來信,讓他坐鎮好大同即可,莫要多事。江東除了是宣大總督,還是兵部侍郎,楊博是他的老上級。以他對楊博的瞭解,對方不會害他,因此他也沒有再上書朱載坖勸阻。
入城之後便的接風宴,京營將官們坐在一邊。大同的官員武官們,坐在另一邊。
開始大家互相都勸了幾杯酒,之後便沒什麼了交集了。一個是不熟悉,二是在城外兩方的高官交談不愉快,所以最後就是各喝各的酒。
江東這時才注意到,與俞大猷和戚繼光一桌的四個年輕參將。
這四人行動舉止非常劃一,都是正襟危坐,脊背挺的筆直。雖然也一樣言談歡笑,但是這精氣神就是與邊鎮的將領不同,毫無鬆散浮誇之相。
而且京營其餘的官佐,對於這四人都很是敬畏。雖然一樣的脊背筆挺,可是也都向四人頻頻敬酒,甚至是比對俞大猷和戚繼光還要巴結。
雖然看到這京營的兵將有些意思,但是江東也沒多說什麼,只是多了幾分疑惑。
江東都能看出來的事情,俞大猷和戚繼光更是感覺強烈。
“你們四人雖然身為參將,但是都曾跟隨陛下,將來前途必定遠大。”戚繼光舉杯道:“還不知道你們四人的稱呼,也好方便排程。”
“方大偉、楊洪義、李軒、吳雲生。”四人依次報了名,同時舉杯道。
俞大猷也舉起酒杯,肅然道:“我在這裡先與你們四個年輕人說好,戰場之上無父子。你們雖然是陛下身邊的人,但是戰陣之上必須聽我軍令。若有違抗,軍法不容!”
楊洪義笑道:“大人言重,我等四人來時,就已經得到陛下訓示。說到戰場必要服從軍令,若是倚仗自己是曾在陛下的身邊,敢不聽軍令。即使打了勝仗,陛下也要砍他的腦袋。”
俞大猷與戚繼光心中緊繃著的一根弦,此時才鬆了下來。看來陛下果然不是那麼草率之人,連這一點都事先已經想好,並且給這四人訓過話。
“不過……”方大偉這時也道:“陛下還說,先請兩位大人官熟悉一下京營之戰術打法。若是知京營兵丁如何征戰,恐會多有兵丁白白折損。”
“哦?京營戰法有何不同,難道你們還能飛上天不成。”俞大猷有些不高興,“老夫早年就來過邊鎮,後來又調往東南,身經百戰也不止,什麼戰法我沒見過。”
方大偉等四人面面相覷,對於俞大猷的頑固有點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