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互相看了對方一眼,誰也沒敢多說什麼。
只是心裡免不了對朱載坖的評價有些低,這位陛下不知兵啊。拍拍腦袋就決定輕啟戰端,過於輕率了。
告辭了朱載坖,兵部尚書楊博領著兩人出了宮。
“楊尚書也是知兵的,為何不勸阻陛下。”俞大猷想不通,只能向楊博詢問道:“若是在大同一線輕舉枉動,恐會讓俺答有可趁之機。萬一俺答兵入中原,那便是一場大禍。”
楊博搖搖頭道:“你們以為老夫沒勸過不成?其中的利害關係早已講清。只是陛下剛愎自用,不肯聽我之言,非要現在就報復俺答。我剛剛雖然在殿上,卻也沒怎麼開口。但是與你們兩人,也沒什麼不能說的。”
戚繼光急忙道:“大人請講,我等洗耳恭聽。”
“你們此去,接掌了京營之後,便要先與兵伍們混得熟悉,再加以操練。”楊博回頭看了一眼紫禁城,才道:“其關鍵便是一個拖字決,要糧要糧餉,先拖些時日。有了這個時間,便能將京營操練的有些樣子,務必令行禁止。到時出戰,也不要貪功,莫要有大損失便是勝了。”
俞大猷連連點頭道:“還是楊尚書考慮的周到,如此一來雖不見得能勝,卻也能少些傷亡。”
如果朱載坖聽到自己的兵部尚書說的話,必定會說,這老頭子壞的很。
戚繼光微一猶豫,卻道:“我聽人言,陛下在先帝駕崩的那天晚上,可是帶兵一舉奪下永定門。而陛下所練親軍,在此之前居然一點風聲也沒露出過。只六千人,便面對京營二十餘萬人而毫無怯色。無論是謀略之深遠,還是兵馬之精銳,都不可小視。此次所發京營之兵,也是陛下親軍所統帶整頓,或許讓人刮目相看也不一定。”
楊博那天就在養心殿上,確實是見過朱載坖的親軍。當時倒沒怎麼注意,現在回想起來,倒是軍容整肅極是不凡。
“你說的,也有一些道理。”楊博沉吟著佔點頭,“既然如此,你們二人可先去接管了兵權,再試試這支兵馬。陛下如此倚重,想必自有不同凡想之處。”
“是不是金剛鑽,一試便知。尚書大人老成持重,我等就依大人之言。”俞大猷介面道:“若是不堪用,再用拖字決也不算晚。”
三人相視大笑,這才去的遠了。
京城距大同並不算遠,俞大猷與戚繼光兩人快馬加鞭,也是堪堪在京營到達大同城之時追到。
此時四萬京營兵的前鋒,已經到了大同城,他們兩人正好趕上。
宣大總督江東、巡撫楊選、總兵張承勳貴三人一同出迎。
俞大猷與戚繼光兩人剛剛接手兵權,雖然還沒細看這支京營人馬如何,但只是從人人肩扛一支火銃的樣子來看,便覺得有些不妥。
只是大同城中官佐已經出迎,他們兩人才沒詢問什麼。
宣大總督江東等一行人出城,遠遠的便看到長長的隊伍蜿蜒而來。
雖然他們這些人也是久經戰陣,十幾萬人衝殺的戰場也沒少見到,可是這支京營給他們的印象卻大有不同。
首先這四萬人的隊伍走的格外整齊,即使是野外行軍,也四人一排,走的絲毫不亂。乍一看還沒什麼,可是看得久了,卻覺得這樣的軍伍格外有殺氣。